近年來移工在台灣勞動力供應鏈當中扮演越來越吃重的角色。從基礎建設的土木工程、乃至精密半導體的封裝測試產線,光學鏡片廠與精密零組件的生產線上,都可以看到移工的身影,然而對於移工勞動權...
(繼續閱讀)
台灣最重要的科技盛會之一COMPUTEX圓滿落幕了。在黃仁勳帶來的AI旋風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全球看見了台灣供應鏈強勁的生命力與研發創新實力。然而,面對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遷徙的種種變數...
(繼續閱讀)
在2025年5月17日,核三廠2號機依法退役,台灣正式達成「非核家園」的里程碑。這是數十年來,公民社會、專業團體與政策推動者共同努力的結果。非核家園不只是政策標語,更是一種從島嶼條件出發、...
(繼續閱讀)
有一次,在採訪的空檔,我跟一位航空公司老闆閒聊。他談起要發展台灣的航空業,航權、航線、市場規模,講得頭頭是道。我順口接了一句:「那得先讓台灣人有假出國啊,沒有假是要飛個什麼鬼?」他...
(繼續閱讀)
當太陽光電被賦予邁向淨零的主力角色,整體能源政策的落實效率,便不再只是環境議題,而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然而,光電在淨零目標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如今卻被困在行政迷宮與土地取得的困局...
(繼續閱讀)
當整個國家正傾全力投資半導體與AI伺服器,當產業界熱切談論算力、邊緣運算與人形機器人,應當領航各類硬技能專業基礎的技職教育卻仍被擱置在一旁,慢慢氧化。這不是個新問題,但它不該再被視...
(繼續閱讀)
每當水費、電價費率、高鐵或台鐵票價等源於基礎建設的公共服務項目漲價方案一被提出,政府總是陷入兩難,一邊要顧及民眾感受,一邊又面對財務與營運壓力,最終往往選擇「緩一緩」、「再觀察」。...
(繼續閱讀)
別再死抱著核電的骨灰罈了,醒醒吧!我們要的是減碳、是節能、是有效率的能源轉型,不是重啟一堆老掉牙、爭議滿天飛的核電廠來幻想救台灣電力。
(繼續閱讀)
台灣最後一座仍在運轉的核電機組——核三廠二號機,將於今年5月停機,正式邁向「非核家園」。然而,在野黨近期大力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試圖延長核電廠運轉期限,聲稱核電是台灣...
(繼續閱讀)
資本市場的運作基礎,建立在資訊的對等、精準與信任。當市場參與者能夠獲取真實且透明的資訊,價格才能有效反映企業價值與市場供需。然而,近年來市場上卻出現「小作文」亂象,透過刻意誤導、操...
(繼續閱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