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立法院民眾黨團領銜提案的「重啟核三」公投結果已經揭曉,投票率低,且同意票數未達通過公投的門檻,提案未能通過。我們認為,這不僅代表社會對於「重新啟用老舊核電」缺乏共識,也反映台灣民...
(繼續閱讀)
核三重啟的公投將在八月二十三日登場——隨之而來的,核廢料存放始終是核能無法迴避的關鍵問題,儘管深埋岩層被視為一種最終處置的可能方案,我們認為,真正值得社會投入心力的,不該只是風險的...
(繼續閱讀)
今年夏天,雨像是傾倒下來的。從梅雨季延長到盛夏,午後對流雲系一次次炸開,不分平地與山區都出現短時強降雨。水退之後,街道泥濘、地下室報廢、農作歉收的畫面,成了許多人生活的共同記憶。台...
(繼續閱讀)
近日聽聞某家知名製造業大廠的董事長,才剛剛對內部員工說:「AI很重要,大家要來想一想AI可以為公司做什麼。」這番話或許在五年前聽來令人振奮,放在今天,卻顯得過於遲鈍。當領導階層還在「...
(繼續閱讀)
隨著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進入過渡期,全球供應鏈的碳成本開始進入制度化與顯性化的階段。而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也站在一個轉型與抉擇的十字路口。碳有價制度即將落地,產業...
(繼續閱讀)
隨著生成式AI於全球科技體系中急速崛起,各國監管機構的腳步也隨之加快。對於仍處於高度技術探索與商業實驗階段的AI產業而言,監理尺度的拿捏,將直接影響未來市場結構的開展與創新動能的釋放...
(繼續閱讀)
在中度颱風丹娜絲橫掃台灣、造成逾2,500支電線桿倒塌的災情之後,台灣智慧電網與電力韌性的議題,必須從「發展策略」升級為「國家安全等級」的政策優先事項。我們認為,這不僅是一次災難性的考...
(繼續閱讀)
2025年5月,台灣新生兒人數跌破8,500人,持續創下歷史新低。這項紀錄或許會很快被再次改寫,因為趨勢正在迅速惡化。低生育率已非一時現象,而是將深刻改變國家勞動結構、產業動能、財政體質與社...
(繼續閱讀)
臺灣能源轉型正進入深水區,而屋頂型太陽光電,無疑是目前社會共識最穩固、政策爭議最少的選項之一。根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臺屋頂光電的累積裝置容量已突破9GW,正式超越地面型光電,成...
(繼續閱讀)
讓我們從低山邊陲地景出發,重新想像,荒地治理與再生能源的角色。看似技術性的土地問題,其實牽動的遠遠不只是能源政策,而是台灣整體土地治理的長期空白與結構矛盾。讓我們重新問出那個根本的...
(繼續閱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