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24 11:22:15 蕭燕翔 發佈
川普數度威脅非美製造藥品將課徵重稅,藥業研發與製造回流將成趨勢,這也造就了保瑞(6472)集團與美時(1795)啟動的併購,雖然藥品的生產基地轉移,並非一蹴可及,需要較一般科技產品更長的前置期,但在美國具備合規也具經濟規模的產能,未來優勢仍有機會凸顯。
相較於科技產品對成本的錙銖必較,多數藥廠認為,以藥業合理的利潤來看,回流美國的成本應該都是客戶可以負擔;只是一顆藥品生產基地要轉移,不是容易的事,相較於成本,更重要的是讓客戶與藥監單位相信並背書,新的生產基地能穩定供應符合規範的產品,且無斷貨疑慮,這部分也是透過美國生產基地爭取國際藥廠CDMO訂單的業者,這幾年最大努力之處。
保瑞集團早早就押寶美國,至今已啟動四個與美國相關的併購案,包括合併USL、馬里蘭無菌針劑廠、罕病用藥公司Pyros與泰福-KY(6541),看中的就是美國市場,一方面在拓展美國品牌學名藥市場,另一方面也加大美國產能,爭取國際客戶的CDMO訂單。法人認為,雖合併初期的一次性調整費用與會計評價,讓相關併購的效益都還未達到市場預估,但長期而言,美國已是保瑞最重要的市場,且在特殊癲癇等專科用藥將有包裹銷售效益,CDMO則有機會透過客戶升等轉型,帶動質量同升。
美時選在此時併購Alvogen,也被認為有些程度是回應美國製造的趨勢。特別是美國目前也是美國最大銷售市場,有個美國當地的廠區對因應關稅戰,會是活棋,未來藉由合併,美時與Alvogen的策略合作及互補,將更為及時與平行,雙方產品線的對接也對拓展美時中長期成長潛力,有正面助益。
永信(3705)也是具備美國產能的藥業集團,只是相較於前面兩家透過併購取得大量美國銷售的品項,永信現階段在美銷售產品,還較偏自身布局,目前已有12個左右的可銷售品項,並涵蓋當地超過九成以上的通路,美國廠生產則已膠囊與錠劑等口服劑型為主;未來集團也期望利用台灣、東南亞與美國平台整合的優勢,擴大自研與合作品項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提升中長期海外營收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