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8-21 10:53:57 蕭燕翔 發佈
上市櫃千億市值生醫股即將再添新兵,禾榮科(7799)即將在9月掛牌,更掀起市場對於硼中子治療(BNCT)市場發展潛力的討論。法人認為,公司在中子源取得與商轉效率上,相對日歐同業具備優勢,與中國醫大、北榮在內的醫療中心合作,也已累積一定治療基礎,而BNCT相對現行其他癌症重粒子治療,則有相對互補效應,後續市場規模的預估,除關注其取證進度外,適應症開發與醫病接受度將是關鍵。
BNCT並非近年才興起的技術,美國1936年發現該技術後,即有國際廠商投入發展,但受限於過去中子源多來自核反應,來源受限,目前僅日本有進入正規治療,全球BNCT盛行率也還難與如質子治療等比擬,這也是市場對BNCT市場規模預估差距頗大的原因。
若在BNCT領域,禾榮科技轉自清大與工研院後,克服中子源來源問題,根據公司提供資料,在中子通道高與省電、整體運營成本上,相對歐日競品具備優勢,換算每日單台機檯可治療人數可達6人,高於已商轉日本的2人。
禾榮科的運營策略,是先取得BNCT醫材認證,後再進入藥物市場,力拼進入藥械合一的常規市場。根據官方預估進度,與中國醫大合作的第一個BAP(含碘藥物)臨床試驗,今年底將完成全數收案,若順利明年底將取得藥證,將從現行最後線的恩慈療法,進入復發型頭頸癌的常規醫療市場;另檢測用的FBPA藥物也將在今年底啟動臨床。
至於BNCT潛在市場多大?市場算法差距不小;如果以公司優先鎖定未被滿足的復發型癌症市場,包括頭頸癌、肺癌、乳癌、腦中樞神經系統等;若以收案中優先的頭頸癌市場,一年復發人數約4千人,多少會採用BNCT,攸關醫病信任、治療有效族群(備註:中子在癌細胞/正常細胞反映差距須達一定水準)與適應症開展速度。
因單台BNCT建置成本雖約為質子治療的六成,但仍是不低的支出,禾榮科也採許賣斷跟租賃雙軌並進的器材合作模式,後續每年售後維修收入約為建置成本的5-9%。另也期望能在藥物取證後,能有穩定的藥物銷售收入。
(圖說:禾榮科總經理沈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