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6-03 06:15:29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6月2日全面上漲,主要受到紐約期銅大漲的帶動,因關稅擔憂或令更多的銅湧向美國,其他地區則可能供應緊張。期銅上漲1.2%至每噸9,615美元,期鋁上漲1%至每噸2,473美元,期鉛上漲0.9%至每噸1,981美元,期鋅上漲2.4%至每噸2,693美元,期錫上漲1%至每噸30,545美元,期鎳上漲1.3%至每噸15,510美元。
供應管理協會(ISM)週一公佈的美國5月製造業指數較前月下降0.2點,至48.5,為連續第4個月萎縮,進口指標降至16年來最低水平,反映出企業面對不斷提高的關稅而縮減採購規模。。該指數低於50意味著製造業處於收縮狀態。報告還顯示,因關稅上升導致需求下降。訂單量連續第四個月收縮,積壓訂單減少速度為2022年9月以來最慢。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5%,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製造業景氣水準改善,但連續兩個月處於50以下的收縮水準。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淳表示,中國5月份採購經理指數的回升反映了中美貿易休戰所帶來的影響。她指出,中美貿易休戰提振了市場信心,並恢復了部分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這促成了新出口訂單指數的部分回升。
根據《SEG Discovery》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為了滿足全球未來的需求,銅價至少需達到目前水平的兩倍,才能激勵企業興建更多礦山。這項研究由密西根大學、康奈爾大學及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主導。研究指出,問題不在於地底是否有足夠的銅,而在於企業的開採速度難以跟上兩大驅動因素所帶來的金屬消耗速度:經濟發展與清潔能源。
儘管外界擔心銅礦儲量枯竭,全球銅業仍處於至2050年之間礦山產量幾近指數級增長的階段。根據研究估計,在未來32年內,全球開採的銅將超過人類歷史上所有時期總和(905萬噸對784萬噸)。然而,這樣的預期產量仍不足以滿足單純由經濟與人口增長所帶動的銅需求。
密西根大學教授、該研究共同作者亞當·賽門(Adam Simon)表示,若要支撐全球經濟的成長預期,例如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需求,到2050年需要開採約17.5億噸銅。一旦將電氣化與淘汰化石燃料的需求納入考量,要開採足夠的銅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研究估計,若要完成電動車隊的轉型並升級相關電網,需消耗高達12.5億噸銅。發展風能與太陽能需再耗費23億噸,而研究援引2024年的研究指出,拉丁美洲近期的擴建項目顯示,每年產量每噸所需資本支出超過2.3萬美元,遠高於歷史平均水準。這一衡量指標在礦業界被廣泛採用,與所需市場價格高度相關。因此,研究作者得出結論:為激勵足夠投資興建新礦山,銅價必須突破至少每噸2萬美元的水準——這是目前價格的兩倍以上。
智利銅業委員會(Cochilco)發布第一季《銅市場趨勢報告》,針對2025年與2026年銅價、需求與供應進行預測。報告將今明兩年的銅價預測均由每磅4.25美元上調至每磅4.30美元(9,480美元/噸)。礦業部長奧羅拉・威廉斯(Aurora Williams)表示,此次上調主要歸因於全球經濟環境改善,美中之間達成關稅協議是關鍵因素。
威廉斯表示:「這項正面預測,主要是因為美國與中國達成了關稅協議,顯著減少了貿易壁壘,紓解了過去影響全球貿易信心與活力的緊張局勢。關稅的大幅回撤,以及為期90天的暫停期,顯著改善了國際市場的穩定性預期。」
銅委會代理執行副主席克勞迪婭・羅德里格斯(Claudia Rodríguez)指出,儘管主要消費國出現一系列宏觀經濟疲軟訊號,壓抑了短期需求,但長期仍有數項支撐因素,包括能源轉型、電網擴建、交通運輸電氣化與儲能系統發展。她認為:「目前的放緩屬於暫時性,更多是周期性因素造成的,而非長期結構性變化。」
澳洲工業部預計2025年全球銅需求將增長1.6%,達到近2,910萬噸。2025年以後,需求預計將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至2030年達到3,320萬噸。主要推動力包括全球經濟增長、家用電器使用上升、能源轉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用於人工智慧的資料中心興建。
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礦山產量將達到2,330萬噸,並於2030年增至約2,62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2.2%。此增長將來自智利、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秘魯現有礦場的擴產計畫,以及綠地開發專案。作為全球最大產銅國,智利預計在2025年的產量將達到540萬至560萬噸。根據智利銅業委員會(Cochilco)的數據,智利的銅產量預計將在2027年達到高峰,達到610萬噸。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