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6-06 14:21:52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根據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研究人員週四(6月5日)發布的部落格文章,2018年的關稅調漲事件研究顯示,當時新增的關稅成本幾乎全部轉嫁到美國國內價格上。
2025年4月商業通膨預期(BIE)調查顯示,受訪企業表示、在不降低當前需求水準的前提下,10%關稅預估能轉嫁的比例約為51.1%、25%關稅預估能轉嫁的比例約為47.3%。
亞特蘭大聯儲指出,許多企業認為客戶現在對價格相當敏感、因此無法在不衝擊需求的情況下將增加的成本全部轉嫁出去。
CNBC報導,根據紐約聯儲週三公布的調查數據,77%的服務業企業以及75%的製造商因關稅調高而將部分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紐約聯儲提到,超過30%的受訪製造商和大約45%的受訪服務業企業將所有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供應管理協會(ISM)週一公布的2025年5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顯示,電氣設備、電器及零件製造業受訪廠商提到,單單是美國政府的關稅就已造成堪比新冠疫情的供應鏈衝擊。
美國5月ISM製造業PMI當中的進口指數自4月的47.1%大跌至39.9%、過去3個月累計下跌12.7個百分點,主要是受到關稅定價的影響。
美國5月ISM服務業PMI價格指數(衡量服務機構為原料、服務支付的價格)自4月的65.1%升至68.7%、創2022年11月(69.4%)以來最高,連續6個月高於60%。
華爾街日報知名聯準會(FED)觀察家Nick Timiraos撰文指出,5月底公佈的5月6-7日會議紀錄顯示,企業消息人士或問卷調查回覆皆顯示、企業正打算將關稅相關的額外成本部分或全部轉嫁給消費者,一些未受關稅影響的企業也可能會趁機漲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