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26 13:02:16 賴宏昌 發佈
華爾街日報週四(9月25日)報導,過去三年頂尖科技企業承諾投入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晶片和能源的實質(經通膨因素調整後)金額已超過美國耗時四十年打造州際公路系統的成本。分析師預估,多數AI處理器的使用年限約為3-5年。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合夥人David Cahn指出,單以2023年、2024年的AI基礎設施投資金額來估算,大約需要8,000億美元的AI產品營收才能產生不錯的投資回報。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週二指出,OpenAI的願景是以標準化流程、每週新增1吉瓦(GW)的算力基礎設施。
英國金融時報週二報導,OpenAI高層預估、每1吉瓦的算力開發成本約為500億美元,當中大約三分之二將用來購買晶片和網路設備,其餘用於購地、數據中心開發及其他費用。
貝恩(Bain & Company)全球科技業務主席David Crawford週二表示,AI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日益沉重的壓力,預估到2030年科技業高層需部署約5,0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並找到大約2兆美元的新營收、才能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實現獲利。
Business Insider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網路產業分析師Eric Sheridan日前受訪時表示,高盛科技會議上幾乎每位與他交談過的高階主管都表示、AI需求超越他們提供智慧算力的能力。Sheridan強調,與1990年代網路泡沫時期不同的是、消費者和企業現在正為AI服務付費。
Meta Platforms Inc.財務長Susan Li在高盛集團舉辦的科技會議上表示,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9月4日在白宮提及的6,000億美元指的是、Meta從今年到2028年這段期間在美國的總支出規模,包括Meta在美國所有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計畫以及所有用來支持美國業務營運的投資(包括人力聘僱成本)。
貝萊德(BlackRock Inc.)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3月在寫給股東的年度信件中提到,2024-2040年期間全球新基礎建設投資需求預估將達68兆美元,大約相當於未來15年內、每6週就從頭到尾建造一次完整的州際公路系統和橫貫大陸鐵路。
芬克當時指出,一座AI數據中心的建造成本可能介於400-500億美元之間,無論是美國聯邦政府或全球最大科技企業都不可能有辦法應付新基礎建設的巨額成本。
Alphabet暨谷歌(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去年7月表示,對Alphabet來說,AI投資不足的風險遠大於投資過多風險,即便事後發現投資過多、這些基礎建設對Alphabet來說也是非常有用的,而且這些設施的使用年限很長並且可以應用在各個領域。
CNBC報導,谷歌雲端(Google Cloud)執行長Thomas Kurian日前指出,谷歌雲端已利用AI賺進數十億美元。
MarketWatch報導,MoffettNathanson分析師Michael Nathanson週四指出,Alphabet正成為最有能力將生成式AI商機變現與規模化的企業,目前市值位居全球第四大的Alphabet有能力超越微軟、蘋果和輝達(Nvidia)一舉奪冠。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