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24 13:29:49 賴宏昌 發佈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週二(9月23日)在個人部落格撰文指出,隨著人工智慧(AI)變得越來越聰明、取得AI的能力將成為經濟的根本驅動來源,最終甚至可能被視為基本人權,幾乎每個人都會希望有更多AI為他們服務。
阿特曼表示,AI若沿著預期的軌跡發展、許多驚人的事情就有可能成真。例如,AI可以憑藉10吉瓦(GW)的運算能力去找出治癒癌症的方法;或者,AI可以靠10吉瓦的算力為地球上每位學生提供個人化家教。
阿特曼指出,OpenAI的願景是以標準化流程、每週新增1吉瓦的算力基礎設施。
阿特曼坦承、執行上述任務將極其困難,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達到這項里程碑,並且得在晶片、電力、建築到機器人技術進行創新,OpenAI認為這將是史上最酷、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計畫。
阿特曼表示,其他國家在興建晶圓廠和新能源生產設施方面目前都比美國快得多,OpenAI希望協助扭轉此一趨勢。
阿特曼週日在社群平台X撰文表示,OpenAI想探索在當前的模型成本下、將大量運算資源投入有趣的新想法時、能實現哪些可能性。
Business Insider週二報導,Circular Technology全球研究與市場情報主管Brad Gastwirth先前受訪時曾提到,電力將是科技業擴大AI規模的沉默瓶頸,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網路泡沫破滅期間接任谷歌(Google)執行長的施密特(Eric Schmidt)7月表示,強化學習鏈如果真的成為定義人類文明的關鍵,那麼現在的算力投資還不夠熱、還需要投入更多。
施密特7月接受《Moonshots》播客節目專訪時表示,AI的天然極限是電力、而非晶片。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OpenAI週二宣布將在美國新建5座數據中心、使其星際之門(Stargate)AI基礎設施計畫成本升至約4,000億美元。
貝恩(Bain & Company)全球科技業務主席David Crawford週二表示,AI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日益沉重的壓力,預估到2030年科技業高層需部署約5,0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並找到大約2兆美元的新營收、才能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實現獲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