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1-21 10:45:22 黃文章 發佈
《MINING.COM》報導,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Freeport McMoRan)表示,公司計劃自2026年第二季起,在印尼的格拉斯伯格(Grasberg)礦區恢復大規模生產。該礦是全球第二大銅礦。該公司表示,目前正在推進修復作業,以準備從2026年第二季開始,逐步重啟並提升格拉斯伯格區塊洞(Block Cave)地下礦的產量。
今年9月8日,一場災難性的泥流滑落,將80萬噸濕物料釋放至格拉斯伯格區塊洞地下礦,造成7名工人死亡。自那時起,自由港宣布進入不可抗力狀態,並已完成對事件的調查,但細節尚未披露。
自由港已經恢復了深層磨礦區(Deep Mill Level Zone)和大戈森(Big Gossan)地下礦的活動,並表示這兩處並未受到泥流影響。連同區塊洞礦,它們構成全球最大的銅金礦群之一,每年生產17億磅銅與140萬盎司黃金。格拉斯伯格礦區位於中巴布亞蘇迪爾曼山脈偏遠的高地。
根據自由港公司的說法,格拉斯伯格2026年的產量將與2025年相近,約為10億磅銅與90萬盎司黃金──在9月調整後,較事故前估計值低約35%。然而,公司預期產量在之後三年將上升,於2027至2029年平均達到16億磅銅與130萬盎司黃金。佔格拉斯伯格總礦儲一半的區塊洞礦,將貢獻當中大多數(70%)的產量。
智利銅業委員會(Cochilco)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銅礦產量將達到2,290萬噸,並在2026年年增3.9%至2,380萬噸。報告指出:「產量增長主要由於今年遭遇重大事故的銅礦營運逐步正常化,包括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剛果卡莫阿-卡庫拉(Kamoa-Kakula)與智利的埃爾特尼恩特(El Teniente)銅礦。」
在需求方面,精煉銅的消費量將從2025年的2,760萬噸增加至2026年的2,820萬噸,其中中國佔據大部分增幅,其次為印度與東南亞。相比之下,美國的增長更為溫和,受到關稅與金融條件的制約;而歐洲則會呈現主要來自脫碳專案與電力基礎設施強化的擴張。
銅市場正面臨週期性與結構性因素的雙重影響。從週期角度來看,聯準會預期降息、美元走弱,提升了大宗商品的投資吸引力,使銅具備金融層面的支撐。從結構性角度來看,能源轉型帶來的長期需求增長、礦山品位下降、環境審查趨嚴等因素,使供應增長越來越難以跟上需求腳步。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