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創新局發布 2025 年年度報告
以色列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 IIA)的 2025 年年度報告呈現了以色列高科技的複雜圖景:雖然投資流動和退出(Exit)正在打破記錄,使以色列處於全球前沿,但就業和 GDP 增長仍然凍結,停滯不前。
最令人擔憂的數字是就業。高科技工作崗位在三年來一直保持在勞動力總數的 11.5% 左右,約 403,000人,此前十年員工人數從 20萬人翻了一番,達到 40萬人。這種停滯在研發方面尤為明顯,2025 年上半年下降了 6.5%,與前一年相比減少了約 14,000 名員工。
停滯的情形在 GDP 中也很明顯。2024年,高科技對GDP的貢獻約為3,170億新謝克爾,佔全國GDP的17.3%,與2023年基本持平,但增長率已放緩至每年 2% 以下,低於過去十年的平均 5% 以上。出口的結構也發生變化:軟體服務現在約佔 72%,有形產品已降至僅 28%,而 2013 年貨品出口比重為 60%。
網路安全仍然是以色列的主要投資領域。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約 30% 的投資針對網路公司,如果排除 Safe Superintelligence 的企業軟體大輪融資,這一比例將上升至約 38%。這比 2023 年的 19% 大幅上升。以色列目前佔全球網路籌款的 20% 以上,但這種高度集中引發了人們對彈性和多元化的擔憂。
創新局報告還強調了成立新創公司的數量持續下降。2024 年,以色列僅成立了約 400 家新公司,幾乎只有前十年年平均值的一半。這種放緩在網絡和企業軟體之外尤為明顯,清潔技術、農業技術、數位健康和先進工業產生的新企業很少。這加深了對特定行業的依賴,並降低了創造更廣泛就業機會的潛力。
同時,以色列的風險投資活動急劇萎縮。在 2021 年至 2022 年的繁榮年份,大約 60 個本地基金每年籌集約 60 億美元。2024 年,只有 22支基金僅籌集了 1.3 億美元,低於 2023 年的 34 支基金籌集了 2.2 億美元。這使得許多早期新創企業難以獲得融資,常常將他們推向外國投資者或移居國外。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以色列的深度科技產業仍然脫穎而出。目前有超過 1,500 家深度科技公司在當地運營,自 2019 年以來吸引了超過 280 億美元的投資,使以色列在美國以外的全球領先。在農業食品科技領域,實力尤為明顯,以色列佔據了全球投資的 10% 左右。其他突出領域包括光子學、量子計算、數位健康和先進製造。
雖然深度科技比軟體風險更大,成熟速度也更慢,但它創造了長期價值。憑藉強大的大學、創業文化和安全相關專業知識,以色列已經建立了在這些新興領域引領全球的關鍵質量。
退出和投資也仍然是一個亮點。2025年,Google以320億美元收購Wiz,成為以色列高科技史上最大的交易,也是近年來最大的全球科技交易之一,鞏固了以色列在創新中的核心地位。
併購活動也激增:2024 年,以色列私營公司的交易額接近 120 億美元,幾乎是 2023 年的兩倍,國際買家和基金進入市場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
在 2022-2023 年經濟低迷之後,籌款活動也有所恢復。以色列公司在 2024 年籌集了 10.6 億美元,2025 年上半年又籌集了 7.2 億美元,速度超出了預期。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五千萬美元以上的融資,凸顯了投資者對成熟公司的信心。
以色列目前一直與舊金山、紐約、倫敦和波士頓並列世界前五大籌資中心之列,考慮到持續的戰爭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
創新局執行長 Dror Bin 表示:「2025 年揭示了以色列高科技的雙重故事。以色列正在鞏固其作為全球深科技中心的地位,在西方世界中僅次於美國,擁有 1,500 多家活躍公司,佔當地高科技投資總資本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工智能和量子領域的強大籌款使我們處於全球創新的前線。然而,該報告指出了令人不安的趨勢。高科技產出停滯兩年;研發人員數量萎縮;新企業的創建低於前十年;風險投資的籌款正在減少。
Bin 補充說:“這些不是邊際數據點,而是我們非常重視的風險指標。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全球典範的轉變。各國政府正在投資數千億美元,成為技術領域的直接參與者,並在半導體、人工智慧和能源等領域塑造國家價值鏈,以色列必須應對這些轉變,以避免喪失比較優勢。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只有將公共政策與私人投資相結合的廣泛戰略舉措,才能確保今天的成就成為在定義未來經濟的競賽中增長和領導地位的基礎。(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