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半導體新創生態系統的現狀
1970 年代,IBM 和英特爾兩家科技巨頭在以色列設立了研發 (R&D) 中心,引領以色列轉變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之一。Earth & Beyond Ventures 和 Deloitte Catalyst 的一項新研究調查了以色列半導體行業,並探討了該行業已經走了多遠,其中 70 多家以色列半導體初創公司已被收購,總價值為 440 億美元。
Mellanox(被 NVIDIA 收購)、Mobileye、Habana Labs(被英特爾收購)和 Annapurna Labs(被亞馬遜收購)等品牌已成為以色列創新實力的象徵,吸引了國際關注和投資。
報告稱,以色列約有 200 家半導體公司運營,僱用了超過 45,000 名員工。報告繪製了以色列 70 家活躍的半導體初創企業的地圖,包括 26 家成長階段公司和 44 家早期風險企業。他們自成立以來,總共籌集了 55 億美元。
這些公司的專業領域涵蓋了晶片技術的全部領域,並分為幾類:
1)Processing &; Computing(22 家公司,籌集了 $18億美元):執行指令和操作數據的操作的芯片。此類別包括為人工智慧模型和光學、量子和神經形態運算等新運算範式開發晶片的初創企業。
2)傳感(17 家公司,籌集了 20 億美元):檢測現實世界信號並將其轉換為數字數據的芯片。
3)通信(10 家公司,籌集了近 10 億美元):能夠在設備、系統或基礎設施之間傳輸和接收數據的芯片。
4)記憶體(5家公司,籌集了3.5億美元):在計算過程中儲存或檢索數位資料以供近期或長期使用的晶片。
5)電力(四家公司,籌集了 9億美元):調節、轉換或管理電能以實現穩定高效系統運行的芯片。
6) 半導體基礎設施(12 家公司,籌集了 2.2億美元):推動整個半導體製造供應鏈創新的公司。
近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AI大模型的加速需要海量的算力,既需要大規模的晶片生產,也需要開發AI專用的晶片。這種需求導致了輝達的迅速崛起,其市值最近突破了 4 兆美元。
與此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供應鏈中斷,尤其是新冠疫情後,暴露了集中在東亞的晶片生產的脆弱性。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現在正在大力投資國內半導體能力,將晶片視為經濟驅動力和國家安全資產。
儘管以色列面積不大,但多年來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以色列於 1970 年代由高通、Microsoft、Google 等開始建立研發中心,從芯片開發、設計到測試的整個價值鏈中眾多新創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肥沃的土壤。
利用以色列強大的人力資本的跨國研發中心與開發整個半導體價值鏈解決方案的新創企業相結合,使以色列成為重要的行業參與者,擁有許多退出(exit)、首次公開募股(IPO)和獨角獸企業。以色列還擁有兩家半導體製造廠,一家歸英特爾所有,一家歸塔爾半導體所有。
展望未來
半導體的未來將受到對人工智慧模型、地緣政治以及建立彈性基礎設施的競賽加劇的影響。以色列面臨的挑戰是透過投資人才、學術界和新創企業成長來保持其優勢,特別是在技術工人競爭加劇、出口限制和晶片製造對東亞的持續依賴增加的情況下。
儘管如此,該報告的作者仍持樂觀態度,預計私人資本和政府的半導體開發和製造投資將大幅增長。人工智慧模型的使用不斷增加可能會加速為這些模型設計的晶片的創新,更廣泛地說,整個半導體價值鏈的創新。
德勤合夥人兼負責人Amit Harel強調技術,尤其是半導體,對於全球大國和國家加強其全球地位的戰略重要性。他說:“開發創新知識產權的能力,以及先進芯片製造和開發能力的不斷升級,構成了在國家之間創造未來競爭優勢的基礎。
「以色列已將自己定位為這場競賽的重要參與者,但我們絕不能鬆開油門。國家與本地和國際參與者一起,必須通過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以及對學術界和人力資本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投資該領域,“他繼續說道。
Earth & Beyond Ventures 合夥人 Zack Fagan 補充說,儘管風險投資基金曾經不願意投資該行業,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早期投資來自更廣泛的基金。
“以色列在芯片設計、先進材料和光子學等核心深度科技垂直領域的優勢構成了半導體行業下一個時代的關鍵技術基礎。豐富的人力資本和跨國公司的大量存在相結合,為以色列新創企業和現有新創企業的創新創造了肥沃的土壤,」他說。
“與此同時,對能夠支持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的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正在改變人們對該領域投資的看法。總而言之,我們有理由對以色列半導體新創企業的未來持樂觀態度。(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