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7-28 06:16:41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美股週五上漲,標普500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續創新高,受企業財報以及貿易局勢趨緩的激勵。FactSet數據顯示,迄今已公佈財報的169家標普500大企業,有82%的業績超出預期。上週,標普500指數連五天創新高,為2021年11月以來首見。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7月25日終場上漲0.47%(208.01點)、收44,901.92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40%(25.29點)、收6,388.6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0.24%(50.36點)、收21,108.32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0.03%(1.49點)、收5,645.86點。三大指數上週分別上漲1.3%、1.5%、1%。
道瓊指數前5大權重股當中,高盛(權重9.89%)上漲1.36%,微軟(權重7.03%)上漲0.55%,開拓重工(權重5.91%)上漲0.98%,家得寶(權重5.13%)上漲0.60%,Visa Inc.(權重4.87%)上漲0.87%。
歐盟官員表示,預計本週末雙方將達成一項貿易協議框架,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於週日在蘇格蘭會晤美國總統川普。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GLOBALT資產管理公司資深投資組合經理湯瑪斯·馬丁(Thomas Martin)表示:「市場一直預期這些協議最終會達成,但我會持較多懷疑態度。因為如果這些協議沒談成,市場失望的空間可能會比上行空間來得更大。」
運動鞋製造商Deckers Outdoor股價大漲11%,因其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並受益於國際市場的強勁需求。英特爾(Intel)則重挫8.5%,該公司預測本季虧損將比預期更嚴重,並宣布計畫裁員。
美國合眾銀行財富管理首席股票策略師特里·桑德文(Terry Sandven)表示:「基本面利多繼續支撐牛市行情。通膨穩定、利率區間震盪、盈利趨勢向好,這為股票市場上漲創造了有利條件。預計在本財報季期間風險偏好將保持強勁。關稅不確定性仍是企業關注焦點。」
三變量研究(Trivariate Research)創辦人兼執行長亞當・帕克(Adam Parker)表示,標普500指數可能在2030年前達到10,000點,主要由於盈利增長、高利潤率以及人工智能的驅動等。報告預估:「從現在到2030年底,每股盈餘的年平均增長率將達到10%-11%。這僅略高於標普指數9%的長期平均水平,但足以推動指數實現顯著上漲。」
另一種觀點是,投資者正在應用過時的估值邏輯。長期平均預期本益比為17倍,而目前為22倍,但如今的利潤率結構高於以往。三變量研究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市值排名前3,000家的股票中,超過40%的總市值公司毛利率超過60%,這種環境足以支撐更高的本益比。
石板財富(Slate Stone Wealth)首席市場策略師肯尼・波爾卡里(Kenny Polcari)也認為到2030年,標普500指數可能會觸及10,000點。帕克反駁了對市場高估值以及利潤率能否持續擴張的質疑,稱關鍵在於生產率以及企業為提高生產率已進行的投資,而人工智能的加速發展和生產率的提升可能使這種盈利增長成為可能。
投資人本週的焦點將轉向美國聯準會將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市場普遍預期決策官員將維持4.25%-4.5%的利率目標區間不變,同時評估關稅對通膨所帶來的影響。根據芝商所(CME)的FedWatch工具,市場預估9月降息的機率約為60%。本週將公布財報的公司包括微軟、蘋果、亞馬遜與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
以麥可·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為首的美銀策略師團隊報告表示,由於美國、英國、歐洲的央行大幅降低借貸成本,全球政策利率已從去年的4.8%降至4.4%。報告表示,預計未來12個月該利率將進一步降至3.9%。
標普500指數11大類股漲跌幅分別為:通訊服務(-0.19%)、可選消費(0.78%)、基本消費(0.14%)、能源(-0.40%)、金融(0.72%)、醫療保健(0.50%)、工業(0.98%)、資訊科技(0.24%)、原材料(1.17%)、房地產(0.01%)、公用事業(0.26%)。
個股表現部分,科技龍頭:蘋果(0.06%)、微軟(0.55%)、谷歌(0.46%)、亞馬遜(-0.34%)、臉書(-0.30%)、特斯拉(3.52%)。半導體晶片:美光(-0.42%)、超微(2.68%)、輝達(-0.14%)、高通(-0.28%)、德州儀器(-0.38%)、英特爾(-8.53%)。台股ADR:台積電ADR(1.66%)、聯電ADR(-0.27%)、日月光ADR(-0.66%)、中華電信ADR(-1.02%)。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