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4-29 06:15:50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期貨4月28日上漲,小麥與玉米則是下跌,美國大平原迎來有利作物的降雨。7月玉米期貨收盤下跌0.5%至每英斗4.8325美元,7月小麥下跌2.6%至每英斗5.31美元,7月黃豆上漲0.3%至每英斗10.6250美元。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7月棉花期貨4月28日下跌1.8%至每磅67.55美分,7月粗糖期貨下跌1.8%至每磅17.85美分。
普氏能源資訊報導,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巴西正在鞏固其作為中國黃豆和豬肉市場首選貿易夥伴的地位。報導指出,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一輪關稅以及中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後,巴西已成為北京青睞的替代選擇。
普氏引述消息來源指出,,中國在巴西投資了涵蓋公路、鐵路和港口的項目,為雙邊貿易的推進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此外,兩國還簽署了大型貨幣互換協議,以支持農業貿易。自1月中旬(即川普就任前夕)以來,中國已暫停從美國進行新的黃豆和玉米採購。
King Korn農業市場分析師赫拉爾多·伊索爾迪(Geraldo Isoldi)表示:「對於黃豆來說,預計中國對巴西供應的需求將保持強勁,尤其是在2月至6月期間,這時期是巴西黃豆主導全球出口市場的時間。」「如果因關稅導致美國出貨中斷,中國買家可能會加快從巴西的採購——就像以往貿易爭端期間看到的那樣。」
根據普氏的統計數據,從2024年4月1日至今,美國黃豆出口總量為4500萬噸,其中對中國的供應量為2260萬噸,佔50.2%。同一期間,巴西的黃豆出貨量達到1億760萬噸,其中對中國的供應量為8160萬噸,佔75.8%。
AgRural的市場分析師丹妮埃爾·席奎拉(Daniele Siqueira)表示,預計巴西在2025年將出口1億800萬噸至1億1000萬噸的黃豆。巴西在出口高峰期的價格競爭力,也進一步支持了其作為中國首選供應商的地位。
如同黃豆一樣,與美國的潛在貿易中斷也可能促使中國尋找巴西的豬肉供應。根據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是美國豬肉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出口總量為46萬7228噸,名義價值達11.1億美元。HN Agro總監海伯維爾·內托(Hyberville Neto)表示,今年1月至3月期間,中國是巴西豬肉的第二大買家,按美元計佔比14%。
新聞網站《Axios》報導,隨著貿易戰開始影響國內經濟,對中國銷售的主要商品,如黃豆和豬肉,正在大幅下降。美國農民每年出口超過1760億美元的農產品——其中近10%僅來自對中國的黃豆和豬肉出貨量。顧問公司科爾尼(Kearney)食品與農業事業全球負責人羅伯·東戈斯基(Rob Dongoski)表示,這完全就是受到關稅的影響。
川普總統曾在2018年對中國加徵關稅影響出口後,對農民實施了救助。這些救助總額最終大到幾乎與由關稅產生的收入持平。美國黃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經濟學家賈姬·霍蘭德(Jacquie Holland)表示:「現在情況看起來比2018年更糟了,因為現在還有與加拿大的貿易爭端,而加拿大是鉀肥這種對黃豆生產至關重要的肥料主要供應國。」
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到2030年,聯邦玉米作物保險索賠案可能激增22%,而到本世紀中葉,增幅可能接近29%。這一顯著增長將來自於未來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普遍,這將使種植者和保險公司雙方面臨重大風險。
根據週五發表在《資料科學、統計與視覺化期刊》(Journal of Data Science, Statistics, and Visualisation)上的研究,美國的玉米種植者及其保險公司將面臨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加劇的未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資料科學與環境中心(Center for Data Science & Environment)資深研究員、該研究首席作者山姆·波廷格(Sam Pottinger)指出:「自2000年代初以來,作物保險費用已經增加了500%,而我們的模擬顯示,到2050年保險成本很可能會再次翻倍。」
共同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科學副教授提摩西·鮑爾斯(Timothy Bowles)表示:「我們已經看到更為猛烈的乾旱、更長時間的熱浪和更具毀滅性的洪災,在未來這些極端事件將更加頻繁的情況下,正確的因應可以幫助保護種植者和保險提供者免受極端天氣影響。」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