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6-30 09:23:54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Business Insider 6月27日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6月26日發表報告指出,美國經濟需要的是技術革新,川普總統的進口關稅不太可能解決美國製造業多年來的頹勢,機器人或人工智慧(AI)才有可能扭轉製造業生產力長期停滯局面。
高盛分析師團隊指出,儘管川普政府的關稅可能有助於提升美國國內製造業生產力,但光靠關稅無法解決問題,因為即便將關稅納入考量、海外生產仍具成本優勢。高盛表示,中國可能會持續憑藉價格優勢和產業政策支持擴大出口。
Fortune報導,以Joseph Briggs為首的高盛分析師團隊在6月26日發布的報告中提到,美國製造業應該試著透過AI和自動化來取得優勢。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日前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提到,2027年可能會出現能夠在真實世界中工作的機器人。
根據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美國5月製造業新訂單指數自4月的47.2%升至47.6%、連續第4個月呈現萎縮(低於50.0%),低於12個月移動平均值(48.6%)。
日經亞洲評論6月報導,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發布的長期經濟預測,中國將成為通用人工智慧(AGI)機器人的最大經濟受惠者、未來30年有望縮小與美國在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差距,2050年代末中國實質GDP將是2024年的3.5倍。
FRED網站顯示,根據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LS)的統計,2025年5月製造業佔美國非農業整體就業人口比重自4月的0.08019降至0.07977、創1939年開始統計以來最低。
華爾街日報5月報導,根據BLS公布的數據,美國目前有將近五十萬份的製造業職位空缺。根據全美製造商協會今年的調查,將近一半的製造業廠商表示、他們最大的挑戰在於招募和留住員工。
《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4月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ron Acemoglu受訪時指出,美國關稅政策若持續實施一段時間,企業將別無選擇、只能將部分供應鏈遷回美國,但他們將透過AI、機器人來實現此一目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