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03 07:20:16 黃文章 發佈
《Oilprice.com》報導,美國能源資訊署(EIA)9月30日公布的7月份月度數據,顯示美國液體燃料總產量達到2,121.8萬桶/日,遠高於先前週度數據2,070萬桶/日的推估。其中原油日產量1,364.2萬桶,天然氣液體757.7萬桶,均創歷史新高。
除了生產面之外,需求端亦被上修,總需求達2,098.4萬桶/日,比週度數據高出34萬桶。這一系列修正,凸顯美國能源供需兩端比市場預期更「強韌」,而非如部分悲觀看法所言正趨於放緩。
週度數據常被交易員作為短期操作依據,但月度數據更全面、可靠。當月度數據揭示供需皆強,美國油市的緊平衡狀態被重新確認,意味著先前對「供過於求」或「需求疲軟」的假設需要修正。這對價格、庫存與政策判斷都有深遠影響。
EIA數據的上修強化了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的地位。美國頁岩油產量在外界一度認為將趨於平緩,但實際表現卻再創新高,這證明美國頁岩油的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仍在發揮作用。產量與需求同步上修,顯示美國既能滿足內需,也能保持出口能力,對外政策因此更具彈性。
與此同時,根據Kpler和Vortexa的油輪追蹤數據,沙烏地阿拉伯9月原油出口創18個月新高(642萬桶/日),顯示OPEC+正逐步釋放增產空間。這一動作一方面是因全球需求仍具韌性,另一方面則是為防止美國頁岩油快速搶占市場份額。
美國與OPEC+的互動,正在將全球油市推向一種「雙極格局」:美國憑藉技術優勢與數據透明,成為供應與需求的「意外變數」;OPEC+則透過出口政策與配額協議維持集體影響力。美國能源出口更多流向歐洲與亞洲,而沙烏地與俄羅斯則在亞洲爭奪長期合約。
從需求面來看,沙國在夏季因內需用電而削減出口,但秋季出口回升,恰逢北半球進入能源需求旺季。歐洲在冬季取暖需求增加,中國在第四季度工業與交通需求回升,美國則進入年底消費旺季。沙國此時釋放更多原油,既能滿足全球需求,也有助於抑制油價過快上漲,避免需求被高價抑制。
沙國出口的上升也反映出OPEC+內部動態的變化。自2022年俄烏衝突後,OPEC+採取「靈活調控」策略,即根據市場狀況調整配額,以維護價格穩定。此前沙國為了支撐油價,多次主動減產,甚至承擔「超額減產」的角色。如今隨著全球需求保持韌性,沙國逐步釋放產能,說明OPEC+正在測試市場對增產的承受力。
沙國的出口回升也帶有戰略信號。當中東地區因伊朗與以色列的衝突而出現不確定性時,沙國選擇提高出口,等於向市場釋放「供應安全」的訊號,以鞏固其作為可靠供應者的國際形象,並在地緣政治動盪中增強議價權。
對亞洲買家,尤其是中國、印度與韓國,沙國出口回升具有直接利好。中國與印度近年大幅增加從俄羅斯進口折扣原油,但這些貿易受制於地緣政治風險與制裁壓力。沙國在此時提供穩定供應,將幫助亞洲國家分散進口來源,增強能源安全。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