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8-25 14:21:17 賴宏昌 發佈
英國金融時報週一(8月25日)報導,慕尼黑工業大學(TUM)機器人與人工智慧(AI)教授Angela Schoellig表示,當她談論自動化時、不再有人問她機器人是否會搶走人們的工作,因為大眾已普遍意識到、或許需要這些創新才能維持國家福祉。
報導指出,德國DHL三分之一的後勤支援部門員工將在未來5年內退休。德國郵政DHL與包裹部門資訊長Bernd Gemein表示,德國人都知道,如果不進行自動化並善用AI、將無力應對不斷萎縮的勞動力。
Reuters報導,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8月23日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洞(Jackson Hole)年度會議上指出,2022年外籍勞工雖僅佔歐元區勞動力的9%左右、但過去三年勞動力成長半數得歸功於他們。
拉加德指出,如果沒有外籍勞工的協助,德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19年低約6%。
日經亞洲評論6月報導,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發布的長期經濟預測,中國將成為通用人工智慧(AGI)機器人的最大經濟受惠者、未來30年有望縮小與美國在實質GDP的差距。
Yahoo Finance 6月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作證時提到,基於目前看到的龐大AI支出,美國經濟可能在未來12-24個月受益於相關生產力效益,GDP成長率可望因而獲得提振。
Business Insider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6月發表報告指出,美國經濟需要的是技術革新,川普總統的進口關稅不太可能解決美國製造業多年來的頹勢,機器人或AI才有可能扭轉製造業生產力長期停滯局面。
(圖片來源:DHL)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