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07 16:09:44 新聞中心 發佈
義大利新創企業過度聚焦國內市場
義大利每年約有1,400家新創企業誕生(占歐洲總數4.4%),其中近280家獲得投資;至今已有63家創造2,500萬至1億美元營收,另有31家營收超過1億美元或估值逾10億美元。近年來越來越多義大利新創創辦人曾有參與獨角獸企業的背景,此一經驗雖不保證成功,卻為寶貴資源。
義大利新創生態系長期處於中段發展,雖具潛力卻難以完全釋放。新創生態系數據平台Dealroom.co創辦人Yoram Wijngaarde指出,2025年義大利新創公司可望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但國際化程度仍然不足;惟隨著歐盟將導入一全新、統一且標準化的企業架構「EU Inc.」,可望成為義大利新創突破的契機。
數據顯示,現階段風險投資主要集中於人工智慧(AI,8,400萬美元)、氣候科技(4,800萬)及生物科技(4,100萬);投入於農業科技(1,900萬)、支付科技(1,700)與感測器及自動駕駛技術(1,600萬)較少。在「突破性資本」(breakout capital)階段,則以氣候科技(9,700萬)領先,AI(7,700萬)與潔淨能源(5,800萬)居次,移動平臺(2,200萬)、車輛製造(2,200萬)與循環經濟(1,700萬)居後。
相較其他歐洲國家新創獲得之投資,義大利仍顯不足:僅18%的新創獲A輪、1%進入D輪,遠低於德、英、法與挪威。部分肇因於多數義大利新創過度聚焦本土市場,即便是獨角獸企業,39%僅專注本土,逾三分之二只在少數歐盟國家拓展市場。此外,高成長新創公司(融資超過100萬美元,員工數超過5人)的外籍創辦人亦僅占7%,相較於西班牙占比達19%。此外,義大利新創對國內資本的依賴明顯偏高:初創階段籌資低於1,500萬者,高達72%的資金來自於國內,相較於西班牙之59%及德國之49%;突破期(breakout stage)則為39%,與其他國家相當;擴張期(scale-up stage)則達31%,相較於德國占17%及法國占11%。
Wijngaarde 指出,義大利為G7成員,占歐洲GDP約11%,但創投企業總值僅占1.7%。「EU Inc.」新制有望促成義大利新創擺脫限制,創造成長。Dealroom數據亦顯示,全球高成長及創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東西岸,而歐洲成長停滯;義大利若不加快腳步,立陶宛與波蘭等國正在迅速追趕。新創企業有助於經濟成長及解決結構性問題,義大利企業正是借助歐盟「EU Inc.」新制代表國之一,也具備成為領頭羊的潛力。(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