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EV)市場的激烈競爭考驗泰國的本土生產目標
1. 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激烈競爭正蔓延至其亞洲最大市場泰國,小型企業難以與主導的比亞迪競爭,這使得其雄心勃勃的本地生產計畫面臨風險。
2. Neta (哪吒)是 2022 年最早進入泰國的中國電動車品牌之一,它就是一個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商的典型例子,它發現很難滿足旨在促進泰國電動車生產的政府激勵計畫的要求。根據該計畫,汽車製造商可免徵進口關稅,但有義務在 2024 年使進口量與國內產量相符。由於銷售放緩和信貸條件收緊,汽車製造商要求政府調整該計畫,並將 2024 年的產量缺口結轉到今年。
3. 泰國消費稅部門官員 Panupong Sriket 表示,Neta 表示無法在當地生產所需數量的汽車,政府已扣留對這家電動車製造商的部分付款。Panupong Sriket 上個月收到泰國 18 家 Neta 經銷商提起的訴訟,要求追討據稱未償還的債務,總額超過 2 億泰銖(617 萬美元)。
4. 路透社看到的一份投訴副本還詳細說明Neta 未能支付與承諾的建立展廳和售後服務支援相關的款項。「我從9月就停止訂購新車了,因為我感覺有些不對勁,」Neta經銷商老闆Saravut Khunpitiluck說。 「我現在正在起訴他們。」根據官方媒體報道,Neta的母公司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上個月在中國進入破產程序。Neta 及其中國母公司尚未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5.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在泰國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的 2023 年,Neta 在泰國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達到峰值,約為電動車銷售的 12%,而比亞迪當年的市佔率為 49%。
6. 泰國是該地區的汽車生產和出口中心,中國品牌佔據電動車市場的主導地位,總計超過 70%。去年,中國電動車品牌數量翻了一番,達到 18 個,這給那些缺乏比亞迪影響力的品牌帶來壓力。比亞迪已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
7. 根據政府數據,今年前五個月,Neta 汽車的新註冊量(銷量代表)較上年同期下降48.5%,其在電動車註冊量中的份額下降至 4%。Counterpoint Research 汽車分析師 Abhik Mukherjee 表示:Neta 在泰國的低迷反映了中國二線電動車品牌在國內外的脆弱性。
8. 激烈的價格競爭和主導企業的規模優勢使得小型企業的生存愈發艱難,尤其是在利潤微薄且強大的售後支持至關重要的出口市場。在Neta最大的國際市場泰國,該公司銷售三款車型,其中最便宜的Neta V-II Lite售價為549,000泰銖(約16,924美元),折扣前售價則為569,900泰銖。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泰國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
9. 泰國開泰銀行旗下研究機構 KResearch 助理總經理 Rujipun Assarut 表示:一些中國品牌的降價幅度超過 20%。「定價已經成為刺激購買的主要策略。」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和價格戰促使汽車製造商向海外擴張,但泰國等市場現在也面臨著同樣的超強競爭壓力,使小公司面臨類似的風險。
10. 三年前,泰國宣布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旨在改造長期以來由豐田和本田等日本巨頭主導的汽車行業,確保到 2030 年其汽車總產量中至少有 30% 是電動車。泰國約有一半的汽車產量用於出口,已從包括 Neta 在內的一批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吸引超過 30 億美元的投資,這些製造商部分是受到政府激勵計畫的吸引而來到這個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的。
11. 曼谷政府事務諮詢公司 Maverick Consulting Group 的合夥人 Ben Kiatkwankul 表示:「Neta 的案件應該讓泰國的政策制定者三思。」去年 12 月,在銷量急劇萎縮之後,泰國投資促進會批准電動汽車製造商延長最初的本地生產時間表,以避免供應過剩和價格戰加劇。根據最初的計畫,2024 年本地電動車產量必須與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間進口的每輛汽車數量相匹配,否則汽車製造商將面臨巨額罰款。汽車製造商可以透過延長期限將未滿足的產量結轉到今年來避免這些罰款,但比例更高,為進口量的 1.5 倍。泰國投資促進會尚未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12. 泰國電動車協會副會長 Siamnat Panassorn 表示,Neta 的問題是公司本身問題,並不反映泰國政策或市場的缺陷。但他表示,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關稅上調在內的外部衝擊加劇了該行業的壓力。對於像 Chatdanai Komrutai 這樣的泰國 Neta 經銷商來說,危機正在加深。該品牌的車主紛紛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維修問題和有限的售後支持,一家消費者監督機構正在調查其中一些投訴。「現在賣車很困難,」查達奈先生說。大家都沒有信心。”(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