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4-29 11:08:45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衛福部近期指出,正研擬設置「細胞保存庫」,保存國人細胞資源,加速推動再生醫學產業。這項政策宣示,為細胞儲存服務業者注入一劑強心針,也讓台灣生技產業鏈的發展藍圖更加明確。三顧(3224)表示,公司已建構完整的iPSC細胞儲存平台,加上樂迦竹北廠將落成啟用,在政策落地後,將可提供最頂級的iPSC細胞儲存服務,以滿足國人從儲存到未來再生醫療應用的全方位需求。
三顧指出,iPSC是由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所發明,iPSC可將皮膚、血液等成體細胞,轉化為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再生能力的多功能細胞,優於其他來源的間質幹細胞,且分化能力不遜於胚胎幹細胞,又沒有倫理問題,故成為再生醫學最被寄與厚望的領域。
iPSC技術作為再生醫療領域的革命性突破,隨著研究的深入與技術的成熟,iPSC不僅能分化為心肌細胞、神經細胞、視網膜細胞等多種功能性細胞,用於心臟病、中風、視力損傷等重大疾病的臨床修復外,更展現出個人化精準醫療的巨大潛力。另透過患者自體細胞製成iPSC,可避免免疫排斥,並依個人特性設計專屬治療方案,開啟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精準醫療時代。
此外,iPSC技術也正迅速成為新藥開發的重要平台。研究人員能以iPSC製成疾病特有的細胞模型,大幅加速藥物篩選與治療機轉研究,縮短新藥開發週期,提高成功率,為醫藥產業帶來新的動能,而近期在日本世博會展示的iPSC誘導的心臟層片有望在一年內上市。展望未來,三顧表示,iPSC有望推進人工器官製造,如肝臟、腎臟等組織器官的生產,從根本解決全球器官移植短缺問題。
針對細胞資料庫的維持,三顧指出,經費是一大問題。日本先前曾挹注經費提供日本iPS細胞研究所基金會(CiRA)基金會進行iPS細胞庫儲存與相關研究,之後卻受限於經費問題而無以為繼。而三顧與樂迦提供的家族儲存商業模式,就成為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既解決公部門的經費問題,且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加速再生醫療的普及速度。
另外,iPSC的普及化,還有賴於生產技術的支援。三顧表示,集團的iPSC技術開發團隊,已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從實驗步驟的標準操作程序(SOP)到品質文件的建立,已建立相關的技術平台,加上明(2026)年樂迦竹北廠將落成啟用,符合PIC/S GMP規格要求,且採數位化全自動化生產,可提供優質且符合需求的再生細胞,協助健康台灣的政策目標快速達標,成為亞洲再生醫學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