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30 07:24:52 郭妍希 發佈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提出美、台各自生產50%晶片的概念,直指台灣須幫助美國達成合理的晶片自給自足比率。
盧特尼克週六(9月27日)接受NewsNation專訪時指出,美國需要的晶片有95%是由距離中國大陸僅80英里的台灣製造,而中方對於拿下台灣毫不避諱。他的目標是讓美製晶片的全球占比從2%上升至40%,這需要高達5,00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並遷入整個半導體供應鏈。
要如何說服台灣配合?盧特尼克表示,台灣製造95%晶片的現況對台美雙方皆不利,若要美國出手保護台灣免受中國威脅,台灣必須幫助美國達成合理的晶片自給自足比率。
盧特尼克並提到台灣矽盾(silicon shield),直指若依台灣製造95%晶片的現狀,「美國要如何取得晶片來保護台灣?光靠飛機、船隻來運輸嗎?」
盧特尼克提議,美國所需的晶片,由美國、台灣各自生產50%。在這種狀況下,美國基本上仍須依靠台灣提供其餘50%的晶片,但同時卻可運用自產的50%晶片來投入需要的事務。他提到,這是美方跟台灣談判的主要內容,而雙方「很快」就會就半導體達成重大協議。
Tom`s Hardware分析,盧特尼克宣稱台灣供應美國95%晶片的說法過於跨大。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協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2023年11月公布的文件,儘管台灣對於高階CPU、GPU至關重要,但進入美國市場的邏輯晶片、記憶體晶片中,台灣製造的占比僅約為44%、24%。
市場近日才剛傳出,川普政府正在評估最新計畫,將大幅降低美國對海外製半導體的依賴,從而提高本土產能、重塑全球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9月26日獨家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川普政府提議的最新政策,將要求晶片商在美國製造的晶片數量,必須跟客戶從海外進口的數量相同。若業者一段時間後未能將美國本土製、海外進口晶片數量的比例保持在1:1,將會被課徵關稅。
這對正在增加美國產能的台積電(2330)、美光(Micron Technology)、格羅方格(GlobalFoundries)等晶片商來說可能是好消息,因為他們跟客戶談判時將擁有更多籌碼。
台積電ADR 29日終場小跌0.05%、收273.23美元。美光勁揚4.22%、收163.90美元,漲幅居費城半導體指數30支成分股之冠。格羅方格勁揚4.05%、收37.03美元,創7月31日以來收盤新高。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