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7-21 12:35:0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生技展本周開展,展場主題不脫細胞治療、智慧醫療、創新療法與專業藥品代工(CDMO),而業界必考題包括美國藥品關稅政策、健保藥價調降以及新產品的發展策略,法人認為,國際藥企回流美國應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布局CDMO美國產能已成必須,也將牽動全球藥品生產的下個版圖移轉,另真正導入AI加速醫療布局成本降低與商業落地,預期也是下階段產業重要課題。
AI帶動科技股崛起,近年不論是美股與台股市場,生技醫療股都有資金排擠效應,不過,業界指出,台灣生技醫療股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美國帶頭代工訂單去中化與回流美國下,仍有不可被取代地位,近日參與外資論壇,CDMO產能擴充與客戶動向,仍引起不小關注。在美國已有一定產能的保瑞(6472)、泰福-KY(6541)都已證實,今年上半年後接獲不少全球Tier 1客戶的詢問,保瑞在手訂單季增六成,泰福-KY現也積極爭取三期臨床至商業量產段的新客戶,並也大舉擴建美國產能,預計明年第一季到位;台康生技(6589)除持續擴充台灣產能外,也已釋出有併購美國CDMO廠計畫。
除了藥品製造回流美國帶動CDMO版圖重組外,AI在生技醫療的應用,也是下個產業期待的質變。資深業界人士表示,美國也有不少打著AI旗幟的創新型研發公司,但其實就藥物的篩選上,過去就有不少電腦輔助的工程,AI目前看來在臨床前的候選化合物或藥物篩選與文件送審,較有優勢,若能在聚焦特定領域並擁有具規模亦可用資料庫者,才是真正贏家。
另個AI商業應用的醫療領域,業界則認為照護機器人相對具備利基,因全球都面臨醫護人力稀缺問題,包括電子五哥先前在醫療展都已展出相關戰力,群聯(8299)也攜手長佳智能(6841)切入該領域,預計先從不涉及醫療行為的代理機器人切入,年底前將有正式原型機問世,明年擴大使用在集團關聯單位的中國醫大。
其他業界關注的議題,也包括健保藥價逐年調整的因應政策,與細胞治療雙法進程。業者指出,健保藥價調降已是每兩年一次的日常,個別學名藥業者也都有各自因應對策,加速推出新品項降低衝擊,目前看來,今年除注射液廠商的南光(1752)、濟生(4111)健保給付藥價逆勢調升外,生達(1720)、永信(3705)、東洋(4105)等國內新品與海外相對積極,受影響較小。
至於等待國內正式法源通過的細胞治療,除類似向榮生技創(6794)等廠商已有二、三期臨床試驗進行中,力拼暫時性藥證與永久藥證的雙線並行外,不少廠商如訊聯(1784)等,則在外泌體尋得更快速的商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