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1.沿革與背景
台灣虎航(6757)成立於2014年4月,為華航與新加坡虎航集團(Tigerair)合資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客運及貨運服務,是台灣唯一低成本航空公司,且為第三大航空公司,航點遍布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澳門、泰國等鄰近國家。
2016年12月公司進行改組,華航購回新加坡虎航集團持有台灣虎航10%股權後,成為100%華航集團子公司。
2.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主要經營業務項目:
(1)航空客運服務:旅客運輸服務及定期、不定期承攬國際包機業務。
(2)航空貨運服務:貨物及包裹之運送服務。
2022年產品比重:客運收入約佔98%、貨運收入約佔2%。
(二)產品與競爭條件
1.產品與技術簡介
航空公司營運指標:
(1)客運方面:
RPK(客運收益公里數)=乘客數 × 總里程
ASK(最大乘客飛航公里,即最大運能)
承載率(Load Factor) = RPK ÷ ASK
營收=乘客數/載重噸數 × 票價/單位運價。
每公里單位營收=營收 ÷ RPK。
(2)貨運部分:
FTK(貨運收益噸公里數)=載貨噸數 × 總里程
AFTK(最大載重噸數飛航公里,即最大運能)
2.重要原物料及相關供應商
成本方面,油料占比最高,在桃園機場主要由台灣中油公司供應飛行用油外,並於全球各航線所至之地向各大油商標購燃油。
3.產能狀況與生產能力
至2022年底,營運機隊已達15架,機型以空中巴士的A320-CEO為主,共11架,及4架A320neo。
2021年起年開始機隊汰舊換新計畫,引進空中巴士A320neo新世代客機。
(三)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1.產業結構與供需
隨著疫苗普及化,全球客運市場復甦漸趨明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於2021年10月公布「COVID19 航空產業展望報告」預估,全球收益旅客公里(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er, RPK)有望於2022年第四季恢復到到疫前的70%水準。2021年底美國對完整接種疫苗旅客開放邊境結束 20個月旅遊禁令,間接帶動歐美地區之間的旅客訂位能量。惟因亞洲國家邊際管制鬆綁步調較為緩慢,預期國際航線 RPK 於2022年第四季約莫可返回疫前的一半水位。
航空客運市場
IATA 指出,疫苗接種率提升使2021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較2020年略有改善,2021年度全球客運 RPKs 達2019年的41.6%(2020年僅達34.2%)。全球各區域則復甦步調不⼀,具大型國內及區域短程航線的航空公司改善較快,如北美航空公司就自美國國內、中北美市場客流量的強勁反彈中獲益;而依賴長途國際旅客接轉的中東市場,或位於旅行限制嚴格的亞太地區之航空公司,表現相對不佳。整體而言,全球國際客流量欲振乏力,雖部份區域隨市場重新開放,6月開始逐漸好轉,20201全年國際航線運量(RPKs)仍較2019年減少 75.5%,而12月國際航線運量受惠探訪親友需求提升至2019年的41.6%;另運能供給(ASKs)達2019年同期的49.3%(11月為47.5%、10月則為43.9%),各航空公司持續恢復運力,以滿足復甦的乘客需求。
航空貨運市場
2021年是航空貨運蓬勃發展的⼀年,主要市場中東-北美、亞洲–非洲及亞洲-北美等航線之國際航空貨運需求較2019年強勁增長29~39%,惟部份地區因運能不足(如南美洲)致運量收縮。據 IATA 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航空貨運量(FRTKs)較2019年增加18.7%,為1990年開始統計以來第二好的年度表現(僅次於2010年),國際航空貨運量則較2019年增加7.4%;亞太地區受惠製造業動能強勁,與2019年相比,2021全年國際航空貨運量增長3.6%。2021年全球航空貨運運能(FATKs)較2019年則減少10.9%,但較2020年增加了13.8%;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則持續面臨運能不足的問題,相較2019年,2021年運能供給減少了17.1%,供需失衡問題仍未解。
2.銷售狀況
公司航點遍布鄰近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澳門、泰國、越南等,提供27個航點、34條航線。公司為台灣出發最多航點選擇的低成本航空,且在國內低成本航空業市佔率最高。2022年國籍航空在國際客運市佔率為2.64%。
2023年1-3月,按區域之營收比重:東北亞約佔87%、東南亞約佔10%。
3.國內外競爭廠商
國外廉價航空同業有樂桃航空、香草航空、捷星航空、酷航空、釜山航空、濟州航空、全亞洲航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