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網路協議電視(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互動式網路電視,是一種利用寬頻有線電視網,集網際網路、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於一體,向家庭使用者提供包括數位電視在內的多種互動式服務。使用者在家中可以有兩種方式使用IPTV服務,分別為電腦,及網路機上盒和普通電視機 ,而IPTV服務業者包括電信業、內容業者、ISP業者。
根據IKE統計,全球IPTV用戶數從2007年的1100萬成長至2008年的1980萬,成長率達80%,以西歐、亞太及北美地區發展快速,共佔全球IPTV用戶數的94%。西歐方面,以法國用戶數佔48%最高,亞太地區則以南韓的28%居首,中國為27%。2009年,由於宅經濟的興起,加上各法令解禁,電信營運商積極加入,預估全球IPTV可望達到3000萬用戶以上,成長率達52%,其中仍以西歐地區用戶最多,達1000萬用戶,亞太地區緊跟後,而東北亞市場在日本、韓國寬頻建設成熟完備下,將出現另一波成長期。
從各地區IPTV的發展狀況來看,全世界約一半的IPTV使用者是在歐洲,美國及亞太地區IPTV的訂戶數仍少。以家庭擁有寬頻網路的數目來看IPTV的滲透率,全球的滲透率低於15%,可見IPTV市場尚處於開發階段,將來市場的發現潛力甚大。IPTV業務快速成長,主要來自電話公司的全力推廣,及相關科技的成熟。在行動電話及網路電話競爭下,傳統的有線電話話務營收不斷流失,為彌補語音話務的損失,電話公司積極開發寬頻數據服務,而IPTV就是架在寬頻數據服務中非常重要的一環,IPTV成為全世界各大電話公司積極開發的業務。
世界各國家參與IPTV的主要電信業者
國家
|
電信商
|
北美
|
AT&T、Verizon
|
加拿大
|
Bell canada、Sasktel
|
法國
|
Orange、Free、Neuf Cegete
|
英國
|
Video Neworks
|
德國
|
T-Home Entertin
|
義大利
|
FastWeb、Acantho
|
西班牙
|
Telefonica
|
比利時
|
Belgacom
|
瑞典
|
TeliaSonera
|
南韓
|
KT、SK、LG Dacom
|
日本
|
NTT、 KDDI、Yahoo BB Cable TV
|
中國
|
上海文廣、中國電信
|
台灣
|
中華電(MOD)
|
香港
|
電訊盈科
|
資料:整理
繼各國陸續對IPTV業務開放後,電信業者紛紛大舉推展IPTV服務,尤其以北美和亞洲地區成長最快速,歐洲則有趨緩現象,加上全球主要國家積極推動電視數位化的轉換,並訂出類比訊號停播時程表,2009年起將是數位電視的新紀元。不過,在數位電視的轉換風潮下,面對同樣能提供互動性、高畫質的數位地面廣播、數位衛星和數位有線電視,將威脅到初起步的IPTV市場。
在IP STB(數位機上盒)方面,主要與IPTV服務相互搭配使用,IP STB主要是負責對播出的內容影像進行解碼,也是終端使用者與服務業者互動的介面,因此為關鍵設備,而IP STB設備市場的成長推動,主要是來自於IPTV服務業者的設備標案所帶動。
IPTV主要面臨的挑戰包括(一)電信業與內容提供商在技術上的缺乏、(二)有線電視的競爭、(三)網路設備軟硬體整合不易、(四)終端設備價格高...等問題,舉凡台灣的電視節目內容多由有線電視業者提供給IPTV服務,在MOD部份亦如此,因此對消費者而言,使用IPTV或MOD的吸引力不大,對有線電視業者而言更是惡性競爭,在設備規格並無統一,加上電信業與內容商在技術上的問題仍等解決,使得IPTV推廣相當吃力,不過,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及法令規範的完整,以及對產品服務的區隔,進而吸引消費者,才是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