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銅,俗稱紅金,是全球使用量僅次於鐵及鋁的金屬,具有良好強度、展性、抗腐蝕性及對電流及熱之良好導性。
導性: 銅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便是具有極佳之導電性,因此被大量用於電工業,以單位體積而言,銅之導電性僅次於銀。銅之導電性為國際標準之一,即長1公尺重1公克之銅在20℃時之導電量公認為100%,但現代之精煉技術已可生產出同品級銅其導電量可較此國際標準高出4%~5%
導熱性:銅之高導熱性亦僅低於銀,工業上使用銅的主要理由多為利用其高導熱性,如電冰箱、蒸發器、加熱線圈、化工上使用之蒸餾器。
可塑性:和鐵不同的是銅具有永久可塑性變形,可在製造過程中,製成許多模式形狀,甚至在溫度已接近絕對零度時,也不喪失其延展性。
供給分析
銅主要的來源為硫化銅或氧化銅。露天開採的銅,佔全部銅產的80%至90%之間,由於需去除大量的泥土和礦石後才能提煉出金屬,因需要大量的資本與勞工,因此,勞動條件的惡化如工資上揚、勞動意願低落等均不利銅礦的經營,也間接地造成銅生產成本的增加 。
純銅是由銅礦石經過三個加工步驟:磨碎、提煉及精煉,最後產出的陰極銅,約三又二分之一平方英呎,重300磅99.9%之純銅,是銅交易上最普遍的形式。
另一重要來源為再生銅,包括銅製品在加工過程中所刨削的銅屑及廢棄銅的回收,目前美國所消耗之銅約有1/3來自回收銅。
現今銅礦藏中的90%分佈於四大地區,其中之二區位於北美洲,分別為落磯山、大湖區及加拿大中部之山區;一區位於南美洲,分佈於秘魯及智利二國之安地斯山脈;最後一區則為薩伊之上喀坦加及鄰近之尚比亞銅帶區域。
全球最大的三個銅礦坑均在智利,美國則為世界之產銅中心,二國的產量總合已達世界銅產的40%,其他如波蘭和中國大陸的產量也不少。
需求分析
美國雖然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接著是原蘇聯地區與日本,這三個國家對銅的消耗量總和約佔世界總消耗量的50%左右。
不過由於美國和原蘇聯地區本身的銅產即多,因此所需進口的比例不致太高,但是因為日本產量少,所以幾乎所有的銅都由國外進口;其他工業國家如英、德以及中國大陸都是主要的銅使用國。
中国目前铜的需要量大约400万吨/年,国内一年能挖的铜不超过70万吨,铜的冶炼能力大约200多万吨/年。江西、云南、安徽是中国三大铜矿基地。
影響銅價的因素
1.美元
2.全球利率
3.全球景氣
A.德國IFO商業指數
B.中國PMI
C.美國PMI
D.歐元區製造業PMI
4.房地產景氣
A.美國新屋開工
B.美國營建支出
C.中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
5.鋁及鋅的價格
6.LME庫存
7.銅 ETF的基金規模
8.中國月度精銅表觀消費量
9.中國月度銅精礦表觀消費量
10. 全球汽車銷售
11.工業生產
12.全球空調及電冰箱需求
13.全球電網投資
14.全球電子業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