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1.沿革與背景
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301.TW)成立於1954年11月,原名「福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塑膠原料、塑膠加工、精密化學及纖維製品等,是台灣最大的石化集團,也是亞洲最大PVC生產商。
另外公司也透過轉投資方式跨足電子、能源、運輸、生物科技、醫療等領域。
2.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2021年產品營收比重方面,塑膠事業佔34%,台麗朗事業佔17%,聚烯事業佔21%,聚丙烯佔15%,化學品事業佔12%,電石事業佔1%。
公司產品圖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二)產品與競爭條件
1.產品與技術簡介
公司業務部門依照產品種類分為下述
部門 |
主要產品 |
塑膠事業部 |
PVC 粉、液碱 |
聚烯事業部 |
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 |
聚丙烯事業部 |
聚丙烯、聚縮醛 |
台麗朗事業部 |
丙烯酸酯、碳素纖維、正丁醇、高吸水性樹脂 |
化學品事業部 |
丙烯腈、甲基第三丁基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環氧氯丙烷 |
電石事業部 |
碳酸鈣、生石灰 |
電子材料部 |
分散式控制系統(DCS)等 |
工務部 |
分散式控制系統(DCS)等 |
其中公司主要產品為PVC,PVC的生產工藝主要分為電石法及乙烯法,在電石法中,電石的成本所佔比例約達70%~75%,而電石的生產也是一種高能耗的產業,每噸電石需耗電3400度,電力成本約占電石生產總成本的60%左右。乙烯法所生產的主要原料為乙烯、VCM、EDC,其中乙烯佔總成本的60%,故當油價在上漲時,較不利乙烯法生產的PVC。
電石法及乙烯法的成本公式:
(1)電石法PVC生產成本=[(電石成本+氯氣成本)/0.8+工繳]X1.17=[(1.5X電石價格+0.76X氯氣單價)/0.8+工繳]X1.17。
(2)乙烯法PVC成本計算=[(乙烯成本+氯氣成本)/0.6+工繳]X1.17=[1.95(0.5*乙烯價格+0.65X氯氣單價)+工繳]X1.17 。
圖示:

2.重要原物料及相關供應商
主要原料 |
主要供應商 |
乙烯 |
台塑石化、台灣中油、丸紅 |
VCM |
韓華、丸紅 |
鹽 |
丸紅、雙日 |
丙烯 |
台塑石化、台灣中油、丸紅、中石化、ENEOS |
醇類 |
SABIC、中石化 |
3.產能狀況與生產能力
公司生產基地位於仁武、林園、冬山、新港、麥寮、大陸寧波、美國德州、美國路州。
近年來,公司為響應環保,計畫陸續停止PVC、PE、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並將產能轉型為耐久材與生物可分解材料。一次性PVC於2023年停產;PP、HDPE、LLDPE預計於2025年停產。
擴廠計畫

圖片來源:公司法說
(三)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1.產業結構與供需
PVC產業供需
台灣內需市場受惠於2021年台商回流建廠及台積電新廠擴建需求,帶動建材產品需求增強。而外銷市場雖續受Covid-19影響,但北美氣候因素(雪災、颶風)衝擊其出口供應,快速拉升亞洲PVC量價表現。
液碱供需
2021年初受西歐及北美疫情嚴峻、內需市場差,同時德國增加出口至美西、韓國Lotte與YNCC化學隨著先前乙烯故障恢復後,開工率已提高至90%,出口也同步放大,導致液碱價格處於低檔徘迴。2022年初美國德州發生冰風暴,當地大多碱氯廠家產能受到影響,美國液碱出口受限後,原向美國採購的澳洲及巴西的液碱廠家轉向亞洲購買,推升亞洲出口價。展望2022年,印尼氧化鋁廠完工,需求將持續增長,大陸地區能耗雙控已列十四五政策方向,大陸液碱產量仍受限,日本及韓國受惠於國內電子業需求復甦、出口量可望較2021年減少,預估2022年市場仍處於供需偏緊的局面。
PE產業供需
2021年因新增產能投產及疫情影響等因素,致全球需求較去年衰退0.5%。依照IHS預估,2022年受惠疫情趨緩,全球需求量可達1.2億萬噸,成長約5%,但產能為1.43萬噸,成長約8%,供過於求之情事仍無法緩解。
EVA產業供需
2021年受惠於大陸鞋材及太陽能封裝膜料需求成長,市場買氣及價格維持有利支撐。預估於2022年,大陸市場仍須仰賴大量進口,且太陽能需求成長穩定,市場前景可期。
PP產業供需
國內市場方面,台塑、台化及李長榮於2021年共生產145萬噸,較2020年增加2.8%,而需求量約60萬噸,仍顯示市場為供過於求。
2.銷售狀況
截至2021年,公司產品銷售分別為內銷占31%、大陸佔約36%,其他地區為33%。
截至2021年度,各產品於國內市佔率分別為:PVC佔67%,液鹼69%,丙烯酸酯88%、高吸水性樹脂62%,正丁醇93%,高密度聚乙烯(HDPE)55%,聚乙烯醋酸乙烯酯24%,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44%,丙烯腈(AN)45%,甲基丙烯酸甲酯33%,環氧氯丙烷65%,聚丙烯(PP)30%。
3.國內外競爭廠商
國內、外主要競爭者:
(1) EVA:台聚、亞聚、Bayer、DuPont、Exxon Mobil、Mitsui Chemical、Sumitomo Chemical等
(2) PE:台聚、亞聚、DuPont、Exxon Mobil、HANWHA、KPIC、LG Chem等
(3) PP:台化、榮化、BP、Exxon Mobil、KPIC、Mitsui Chemical等
(4) PVC:大洋、華夏、聯成、Shin-Etsu Chemical、LG Chem等
(5) 液鹼:三友化工、山東海化、天原股份等
(6)AN:BASF、Asahi Kasei、中石化等
(7)環氧氯丙烷:AGC、DuPont、中國石化等
(四)財務相關
(1)台塑河靜鋼鐵興業責任有限公司
與南亞、台化、台塑化、台朔重工、SUNSCO合資成立,於越南河靜省建設一貫作業煉鋼廠,提供煉鋼廠原物料進口及鋼材成品出口之需求。第一期鋼胚年產能為710萬噸,並規劃於未來各期建廠後年產能規模將達到2,250萬噸。
(2)福建福欣特殊鋼有限公司
與台朔重工合資成立,主要生產300系列不鏽鋼及400系列不鏽鋼。
(3)台塑大金精密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與日商大金工業株式會社合資成立,各持有50%股權。主要生產電子級氫氟酸,用於半導體濕式蝕刻劑。
(4)台塑旭彈性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與日商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合資成立,各持有50%股權。主要生產彈性纖維及聚四甲基醚二醇。
(5)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
與南亞、台化、台塑化合資成立,各持有約25%股權。主要生產電力及蒸汽並銷售予台塑麥寮工業園區內各企業。
(6)台塑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532.TW)
與日商小松電子金屬株式會社、亞太投資合資成立,公司持有約29%股權。主要生產8吋及12吋矽晶圓。
(7)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6505.TW)
為配合六輕及其擴大計畫之推動,與南亞、台化等合資成立,公司持有約28.55%股權。主要負責六輕及其擴大計畫中煉油廠及輕油裂解廠運營。
(8)台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與南亞、台化合資成立,各持有1/3股權。主要從事汽電共生系統及發電設備、石化工廠整廠設備及電廠輔機。
(9)台塑美國公司
成立於1980年,總部位於新澤西州,生產基地位於德州及路易斯安那州,主要產品包含乙烯、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
(10)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於2022年與台化、南亞、台塑化、台塑生醫共同成立,持有25%股權。規劃於彰濱工業區設置規模達2.1GWh的磷酸鋰鐵電池芯廠,並跨足儲能及新能源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