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及特性:
小麥,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穀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
小麥是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的糧食,小麥籽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與少量的脂肪,含有多種礦物質與維生素B。按皮色可分爲白皮和紅皮兩種,白皮小麥呈黃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較高;紅小麥呈深紅色或紅褐色,皮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較低。
小麥按籽粒胚乳結構呈角質或粉質的多少可分爲硬質和軟質兩種。角質,又叫玻璃質,其胚乳結構緊密,呈半透明狀;粉質胚乳結構疏鬆,呈石膏狀。
小麥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適應性強,分佈廣,用途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總面積、總貿易額居糧食作物的第一位,全球約40%的人口以小麥爲主要食糧。
世界上種植的小麥品種繁多,按播種季節可分爲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秋播夏收,越冬生長,生育期較長,分佈廣泛,地區間差異較大;春小麥春季播種,生育期短,多分佈在緯度較高地區。小麥品質取決於蛋白質的含量與質,一般春小麥蛋白質含量高於冬麥,但春麥容量與出粉率低於冬麥。
主要用途:
小麥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蛋糕、麵條、義式麵食等食物;小麥籽粒還可以作爲製葡萄糖、白酒、酒精、啤酒、醬、醬油、醋的原料,小麥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麥粉經細菌發酵後,可提製味精;或生質燃料。小麥也可作為家畜的飼料,麥草也可作為飼料或鋪設屋頂的材料。
產地及產量分佈:
全世界冬小麥分佈廣泛,種植面積約占小麥總面積的75%;春小麥春季播種,生育期短,多分佈在緯度較高地區,小麥種植橫跨北緯30-60度溫帶區,及南緯25-40度之間。小麥種植面積,居於栽培穀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麥種植最廣,佔全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硬粒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總面積的6~7%。
小麥生產集中,主要在亞洲,面積佔全球45%,其次為歐洲佔25%,美洲佔15%,產地國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和亞洲幾個地區,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等十幾個國家,這些國家的小麥播種面積和產量大約佔世界小麥面積和總產量的70%左右。
中國大陸小麥產量和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小麥的生產大國、消費大國,也是世界小麥貿易大國。小麥是中國大陸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遍及全國,冬小麥面積約占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主要分佈在長城以南,岷山、唐古喇山以東的黃河、淮河和長江流域。2008/09年度中國小麥產量較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等,這5個省的小麥產量占全國小麥產量的七成比重。
供給及需求:
亞洲與歐洲是小麥的生產以及消費地區,亞洲需求量不足,需要大量進口;北美(含中美)與大洋洲產量不高,主要以出口為主;非洲產量最低,但消費相對高,需大量進口;南美生產與消費持平。
全球小麥供給面方面,小麥生產大國有歐盟、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洲與巴基斯坦,合計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約75%。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小麥出口量佔到全球銷售總量約20%,其他主要出口國有加拿大、歐盟、俄羅斯及澳洲、阿根廷。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小麥出口國。
需求面方面,全球小麥主要進口國集中在亞洲與非洲,有埃及、伊朗、印度、印尼、巴西、中國大陸、日本,埃及為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國,以進口俄羅斯小麥居多,埃及也是俄羅斯小麥的最大消費國;阿根廷供應巴西約90%的進口需求。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口增加,全球小麥總需求達6億噸左右,歐盟、中國、印度、俄羅斯、美國與巴基斯坦為主要的消費國。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截至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