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1.沿革與背景
公司成立於2002年5月15日,以鈦合金及特殊功能型鋼材等特殊合金材料為主要製造及銷售產品,為國內唯一具鈦合金素材轉質製造、精整處理以及成品零件加工垂直整合能力之專業製造廠,同時也是台灣最大鈦合金製造廠。
2018年6月,台灣鋼鐵入主公司,精剛成為該集團子公司。
2.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公司主要產品項目為鈦合金素材產品,以應用可分為工業用合金素材、生醫用合金素材、特殊鋼用合金素材。另公司還提供特殊合金成品件產品,主要應用在工業與商業用鈦合金螺絲扣件及成品。
2021年產品營收比重為合金鋼佔100%。
公司產品圖

產品圖來源:公司官網
二、產品與競爭條件
1.產品與技術簡介
公司位於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依據全球鈦加工材消費市場來看,航太業為鈦合金主要應用,占約總需求量之53%,而國內則以高爾夫球頭為最大鈦金屬應用,約佔產值50%。
近年來,醫療用鈦於全球需求量持續增長,年增長率為3%,預計到2023年,全球市場將達到7,031噸,主要應用於關節,佔33%。
2.重要原物料及相關供應商
主要原料為海綿鈦及鈦錠(棒)、鎳錠(棒),其中海綿鈦主要供應商來自烏克蘭及日本;鈦錠(棒)供應商包含歐洲、德國、日本及大陸鈦材大廠;鎳錠(棒)主要來自母公司榮剛。
3.產能狀況與生產能力
公司生產工廠位於台南柳營,總年產能28,491噸(生產線可同時生產鈦合金及特殊剛產品及委託加工)。
三、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1.產業結構與供需
由於鈦的化學性質的關係,加上鈦金屬的材料塑性困難,在其加工成鈦錠的生產過程中,對於設備、技術的要求很高,全球僅美國、俄羅斯、日本、大陸等四個國家掌握完整的鈦材工業化生產技術,加上冶煉及加工困難,材料價格相對也高,導致材料及二次加工的成本過高。影響鈦及其合金應用之推廣。
產品的應用上,近年已由航太、軍事領域擴展至民生產品領域,例如特定的3C產品殼件、或是應用在植入人體的醫材等等。
台灣鈦合金產業發展
台灣市場無生產海綿鈦、鈦錠等上游原料,半成品僅精剛以直接進口鈦錠、採購海綿鈦委託加工成鈦錠,再轉質加工生產鈦合金產品。終端應用產業上,以高爾夫球頭佔大多數。未來隨著台灣市場建立生產鈦金屬相關產品技術後,帶動包括汽機車、航太、建材、飾品、民生品、植入性醫材、運動產品等產業。
2.銷售狀況
2021年銷售區域比重分別為台灣佔48%、亞洲佔33%、歐洲佔14%、其他佔5%。
3.國內外競爭廠商
公司經營鈦金屬轉質加工業務,在國內並無競爭之製造同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對手則包括:VSMPO(俄羅斯)、 ALLVAC(美國)、TIMET(美國)、CARPENTER、DAIDO(日本)、BAOJI(大陸) 等,這些公司都是掌握海綿鈦、鈦錠等上游原料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