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1.沿革與背景
華德動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4月,為車王電旗下(1533)專注於電動客車開發的製造商,推出電動巴士自有品牌「RAC」,公司總部位於桃園。
2014年7月23日掛牌為興櫃股票,簡稱華能動能,代碼2237。
2019年,公司為首家取得電動巴士自主設計開發資格的廠商。
2.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公司目前之產品項目:
甲類電動大客車、乙類電動大客車、9T電動資源回收車、9T電動掃街車。
2021年,電動巴士收入佔營收比重約98%,其餘產品以儲能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等為主,佔比重約2%。
大型巴士 |
中型巴士 |
 |
 |
無人巴士 |
車輛管理系統 |
 |
 |
低底盤骨架 |
RAC HMI人機介面 |
 |
 |
資料來源:華德動能官網
(二)產品與競爭條件
1.產品與技術簡介
*公司主要產品之重要用途:
商品名稱 |
重要用途 |
電動巴士 |
大眾運輸 |
電動巴士三電底盤車 |
大眾運輸 |
*未來計畫開發之新商品
自動駕駛大巴及中巴、電動商用車、先進車隊管理系統、充電廠站智慧電網電能管理系統。
*新產品與新技術
(1)電動巴士
2022年第四季申請2022年示範型(第三期)資格審查。
2023年推出12m交通車
2024年推出採國產電池芯之10m低地板甲類電動大巴、7m低地板乙類電動中巴。
(2)商用特種車
環衛車、物流車。
2.重要原物料及相關供應商
公司產品關鍵零組件如下:
原料 |
用途 |
馬達與驅動系統 |
整車動力傳動來源 |
電控管理系統 |
具有動力控制、操作安全、異常管理 |
傳動系統 |
其基本功用是將馬達發出的動力傳給巴士的驅動車輪,產生驅動力,使巴士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駛。 |
轉向系統 |
用來改變巴士行駛方向和保持巴士直線行駛的機構 |
煞車系統 |
提供更安全的煞車方式 |
底盤 |
所有的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懸吊都安裝於底盤上 |
冷氣系統 |
提供車內舒適的環境溫度 |
電池組 |
提供電動車動力來源 |
電池管理系統 |
主要偵測電池使用狀況 |
充電機組 |
提供電動車充電 |
3.產能狀況與生產能力
*產能狀況
公司分別在桃園及台中設有工廠,台中新廠於2022年7月開始投入生產,規劃2025年產能達到成車1000輛/年。
2021年度,公司電動巴士產能80輛/年;產量33輛/年。
*產品之產製過程

資料來源:華德動能年報
(三)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1.產業結構與供需
*產業上、中、下游關聯性
電動巴士業務
電池業務

資料來源:華德動能年報
*市場現況及規模
根據經濟部及車輛中心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巴士保有量約1700萬輛,每年巴士新車市場規模逾53萬輛,電動巴士總保有輛54萬輛,估計市場將以2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產業供需狀況
公司依以往市場銷售推估,預估未來公司產品需求狀況如下:
項目 |
商品名稱 |
每年需求狀況(輛) |
每年成長性(%) |
目前產品
|
甲類電動大客車(12m) |
500 |
30% |
甲類電動大客車(10m) |
100 |
30% |
甲類大客車三電底盤 |
50 |
50% |
即將開發產品 |
自動駕駛大巴及中巴 |
50 |
90% |
無人駕駛中小型巴士 |
50 |
90% |
儲能系統 |
323,400Ah |
50% |
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台大客車總量約3.2萬輛,其中電動巴士1066輛,佔6.7%,市場發展空間相當可觀。
2.銷售狀況
*銷售地區
2021年公司產品銷售100%為內銷。公司下游應用以客運公車、企業接駁、政府觀光景點專車等大眾運輸為主。
公司預估將打入日本市場並提供TTP(技術服務)計劃,希望於2030年前於日本出貨三電系統約100套。
*往來客戶
2021年度公司接單及交車狀況如下:
客運公司 |
示範型(輛) |
一般型(輛) |
交車時間 |
三重客運 |
|
8 |
2022年2月 |
巨業交通 |
|
2 |
2022年3月 |
首都客運 |
30 |
|
2022年9月 |
南台灣客運 |
20 |
|
2022年9月、12月 |
台北客運 |
26 |
|
2022年10月、11月 |
台中客運 |
29 |
|
2022年11月、12月 |
欣欣客運 |
|
20 |
2023年 |
大南汽車 |
48 |
|
巨業交通 |
16 |
|
三重客運 |
20 |
|
漢程客運 |
18 |
|
屏東客運 |
10 |
|
中鹿客運 |
33 |
|
興南客運 |
20 |
|
*市場占有率
2021年度,公司於電動大客車市場占有率為26.4%
3.國內競爭廠商
國內主要生產電動巴士的公司有:成運、唐榮、凱勝(馨盛)、總盈金龍、金旅(創奕)、向捷、鴻華先進等。
4.政府政策或專利優勢
*政府政策
近年因環保意識抬頭,政府積極推動綠能相關產業,電動車廠為主要受惠產業之一。
2022年,國會發表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設定2025年市區電動公車普及率35%、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於是交通部2023年開始進入推廣期,朝向目標2030年達成市區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
*專利優勢
公司目前主力商品為電動中大型巴士,已通過國內經濟部標檢局CNS充電安全規範,並通過交通部「電磁相容」、「電氣安全」、「續航力」、「巡航力」、「爬駐坡」、「殘電顯示」等六項性能檢測合格及年度附加價值率標準。
2021年2月,公司正式通過「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成為首批取得電動大客車示範資格的廠商。
(四)財務相關
1.轉投資
2021年公司轉投資銓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最大公車動態系統建置及維運廠商。
(資料、圖片來源:華德動能年報/華德動能法人說明會報告/華德動能官網/ITIS汽機車產業年鑑/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