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以全面資訊基礎設施和平臺為基礎,由政府投資拉動和居民需求結合驅動的多層次綜合應用體系。
智慧城市運用資訊和通信技術方式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而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響應。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頻網等網路組合為基礎,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徵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智慧城市最早是由IBM提出的概念,是指借助物聯網、傳感網等現代資訊技術,通過對資訊的採集、整理、分析,為城市用戶及時地提供路網監控、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位生活等資訊的服務。
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寬頻、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體系。在大規模城市基礎固定設施建設之後,各地紛紛把城市資訊化作為新的重點發展方向。截至2012年9月,中國大陸已有28個省市,上百個地區提出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超過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間將智慧城市作為加快經濟發展轉型的戰略導向。
從城市類型來看,除了京、滬、廣、深等一線城市外,杭州、廈門、珠海等一些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達城市,也開始智慧城市的建設;另外,湖北、湖南、山東、遼寧、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則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群”。例如,湖北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17個省內城市,廣東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21個省內城市。
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320多個城市,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智慧城市。三大運營商預測,2012年下半年將有超過80個城市和運營商合作建智慧城市,到2012年底全國開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有望突破400個。
城市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內容包括:
˙構建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資訊基礎設施體系。
˙加快建設城市光纖寬頻網、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基本實現百兆家庭寬頻接入能力、無線寬頻和主要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服務的全覆蓋。
˙加快建設亞太通信樞紐。
˙有序推進“三網融合”,鼓勵廣電、電信業務相互進入,支持融合型業務發展。
˙增強功能平臺服務能力,發展高端資料中心、網路運營中心、視訊內容製作和交易中心,提升超級計算中心能級。
資訊化重點應用工程:
˙智慧交通工程:城鄉一體的交通綜合資訊平臺,鼓勵車載資訊服務、電子站牌、車輛識別等交通資訊技術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推動交通卡、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等交通信息系統與長三角地區銜接。
˙智慧電網工程:改造傳統電網,新建一批智慧變電站,推廣智慧電錶,建設網架堅強、運行靈活、開放互動的智慧電網示範城市。
˙智慧水網工程:整合水務、氣象、海事、海洋、環境、港口等涉水管理部門的相關資訊資源,完善相關監測、管理等服務體系。
˙數位城管工程:完善網格化管理資訊系統,拓展城市管理範圍和內容,加強管理資料的分析和研判,健全發現問題和快速處理問題的工作機制。
˙數位健康工程:統一規劃建立市民健康資料共用和交換體系,加強醫藥衛生資訊化建設,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和統一醫療預約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醫院診療業務智慧化水準,推進一體化醫療保險管理、異地業務和結算發展。
˙數位教育工程:加強教學軟體、課件和教育資源庫建設和共用應用,開展電子互動教育試點,推廣電子學籍卡應用。
˙數位氣象工程:創建市民問診式的虛擬氣象臺,建設以精細、互動、貼身為主要特點的氣象惠民資訊系統,不斷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
˙數位社區工程:整合建設市民綜合服務熱線,完善社區資訊服務設施,提高社區事務受理"一口式"應用水準,推進為老養老、社會救助、防災減災等領域的資訊化應用,支援智慧社區建設。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videos/17296969694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