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預測單位:NT仟元
年度 |
1998 |
1999 |
2000(F) |
2001(F) |
營業收入 |
118,237 |
659,450 |
1,354,756 |
2,042,194 |
營業毛利 |
7,210 |
81,361 |
405,873 |
551.392 |
毛利率 |
6.1% |
12.3% |
29.96% |
27.00% |
營業利益 |
-29,846 |
44,894 |
325,398 |
437,029 |
營利率 |
-25.2% |
6.8% |
24.0% |
21.4% |
營業外收支 |
2,337 |
-18,765 |
-20,423 |
-19,421 |
稅前淨利 |
-27,509 |
26,129 |
304,975 |
401,399 |
稅後淨利 |
-27,580 |
53,687 |
276,120 |
339,359 |
EPS |
-0.55 |
1.07 |
4.84 |
5.94 |
期末股本 |
500,000 |
500,000 |
570,000 |
570,000 |
註:上述為公司預估,假設基礎為開工率:90%,7628、2116、1080年均單價分別為1$/米、1.34$/米及1.26$/米,匯率:32元台幣/$。但若依研究員預估,7628售價可能下跌,全年平均在0.8$/米,2001年EPS可能將修正為4.86,即與今年相當。
投資建議
產品結構佳,薄布比重達50%,獲利能力較強,且為國內第一家獲准赴大陸設廠的玻纖布廠商,大陸廠預計2001年第四季量產,初期規劃設置200台織布機。但由於布廠進入障礙不大,且下游PCB為穩定成長之行業,本益比不宜過高。且第一季為傳統淡季,應待第二季脫離谷底時,再考慮介入。
觀察重點為:
- 第一季淡季產品價格有無重大變化。
- 上游玻纖紗廠商供給變化。
- PCB第二季業績有無甦跡象。
公司簡介
德宏大股東為亞化轉投資的創富投資,1997年德宏工業初設資本額5億元,1998年中開始生產,而目前德宏的織布機為320台,單月產能480萬米,產品涵蓋範圍除已包含7628、2116、1080等三種常見料號外,尚有其他高單價的利基型產品,而公司宣稱目前各式產品良率已達90%,7628料號的良率更高達99%。
玻纖布依產品厚度可大略區分為三種型號:7628(52.8%)、2116(20.64%)及1080(16.28%),其中7628被歸類為厚布、2116及1080被歸類為薄布,除此之外尚有超薄布(如型號:106)及2313等特殊規格。一般在同樣時間下,同一台織布機生產厚布的產出將比生產薄布多出40%~50%,且生產厚布的良率也高於生產薄布的良率,因此薄布的單價高於厚布。一般厚布主要應用於單、雙面板,薄布及超薄布主要用於多層板上,為因應下游電子產品走向輕薄短小、高頻與多功能的趨勢,電路板也必須逐漸朝細線路、小孔徑及高層板發展,因此薄布(尤其是特殊規格的薄布)將逐漸成為玻纖布未來的發展重心,德宏策略即著重在較有潛力的薄布上。
產業概況

由上圖可知下游PCB產能2001年的成長率可能高於2000年,但事實上資訊及一般低階產品的成長率可能會降低,而通訊用及消費性電子成長率可能會略高。由於PC產品佔PCB產值比重很大,PC需求減緩對整體PCB需求的影響,還有待觀察,實際結果未必如調察機構宣稱的如此樂觀。PCB產值應與全球經濟成長有密切相關,明年景氣下滑,對PCB產業有所得效果方面的不利影響。
上游原料經過2000年的復甦,已於第四季達到供需平衡。在需求方面,未來台灣廠商將朝向高階多層板領域,對於原料需求原應持續增加,但今年景氣稍微下滑,整體需求可能維持在穩定的狀態。在供給方面,上游產能利用率已提高,新產能也準備開出,今年上游原料大幅價格變動的情況應不復見,原料生產廠商的毛利也將回復一個正常的狀態,由於進入障礙不大,景氣由燦爛歸於平淡,獲利及本益比恐向下修正。
玻纖布的上游為玻纖紗廠,而目前全球窯爐增產情況如下:
國別 |
廠商 |
2000年窯爐產能 |
市佔率(%) |
2001年窯爐產能 |
市佔率(%) |
2002年窯爐產能 |
市佔率(%) |
台灣 |
台玻 |
4.6 |
8.2 |
4.6 |
7.5 |
6.8 |
9.8 |
必成 |
4.8 |
8.5 |
7.2 |
11.8 |
7.5 |
10.8 |
福隆 |
2 |
3.5 |
2 |
3.3 |
2 |
2.8 |
達榮 |
0.36 |
0.6 |
0.36 |
0.6 |
0.36 |
0.5 |
富喬 |
- |
- |
2.2 |
3.6 |
2.5 |
3.5 |
小計 |
11.76 |
- |
16.36 |
- |
19.16 |
- |
日本 |
NTB |
6 |
10.6 |
6 |
9.8 |
6 |
8.6 |
NEG |
6 |
10.6 |
6 |
9.8 |
6 |
8.6 |
AGY |
8 |
14.2 |
8 |
13.2 |
8 |
11.4 |
美國 |
OFC |
8 |
14.2 |
8 |
13.2 |
8 |
11.4 |
PPG |
8 |
14.2 |
8 |
13.2 |
8 |
11.4 |
法 |
VTX |
8 |
14.2 |
8 |
13.2 |
10 |
14.2 |
大陸 |
宏聯 |
- |
- |
- |
- |
2 |
2.8 |
南亞 |
- |
- |
- |
- |
2.5 |
3.5 |
其他 |
0.5 |
0.9 |
0.5 |
0.8 |
0.5 |
0.7 |
全球 |
合計 |
56.26 |
100 |
60.86 |
100 |
70.16 |
100 |
註1:
雖然一般來說窯爐的增產需要一至二年的時間,而且需要資金也不少,因此各生產廠商皆小心應對,使得供給不會一下子快速增加至無法收拾的地步,但也不應誇張缺貨情況將持續存在。同樣由窯爐生產的FRP與電子級玻纖紗的差別在於紗的粗細不同,製程則大同小異,產能間也可互相移轉,是否有移轉的情形須觀察電子級玻纖紗與FRP毛利之間的關係。換言之,電子級玻纖紗的供應並不像一般所說的那麼沒有彈性。註2:
全球2001年成長8.17%,2002年成長15.28%。台灣2001年成長39.11%,2002年成長17.11%。而由上可知2001年PCB成長率約10%,預估2001年玻纖紗短缺的情況,將可獲得舒解。
在玻纖布方面,全球增產情況如下:
國別 |
廠商 |
2000年產能 |
市佔率(%) |
2001年產能 |
市佔率(%) |
2002年產能 |
市佔率(%) |
台灣 |
台玻 |
1.8 |
22.5 |
1.8 |
22.5 |
2.6 |
32.5 |
南亞 |
2.1 |
26.3 |
2.8 |
35 |
2.8 |
35 |
AST |
0.6 |
7.5 |
0.6 |
7.5 |
0.6 |
7.5 |
建榮 |
0.5 |
6.3 |
0.5 |
6.3 |
0.5 |
6.3 |
德宏 |
0.3 |
3.8 |
0.4 |
5 |
0.4 |
5 |
小計 |
5.3 |
66.3 |
6.1 |
76.3 |
6.9 |
86.3 |
歐美 |
H.S |
2.2 |
27.5 |
2.4 |
30 |
2.4 |
30 |
PORCHER |
1.4 |
17.5 |
1.6 |
20 |
1.6 |
20 |
OTHER |
3 |
37.5 |
3.6 |
45 |
3.6 |
45 |
其他 |
|
0.7 |
8.8 |
0.9 |
11.3 |
1.1 |
13.8 |
全球 |
合計 |
12.6 |
100 |
14.6 |
100 |
15.6 |
100 |
註1:
玻纖布的供給成長可以非常快速,競爭障礙並不大,通常的情況是景氣翻揚時廠商紛紛擴廠,景氣不佳時,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過多的產能將成為重大負擔。玻纖布廠商的獲利情況會比玻纖紗廠商變化來得更大。註2:全球2001年成長15.87%,2002年成長6.85%。台灣2001年成長15.09%,2002年成長13.11%。因此在2001年玻纖布的成長率低於玻纖紗,但仍高於全球PCB的成長率。研究員預估今年將是玻纖紗供給面決定市場行情的一年,不大可能出現去年的漲升行情,價格勢必較2000第四季回落。
國內廠商生態
國內玻纖布的供應廠商主要有5家,分別是台玻、南亞、橡樹、建榮及德宏,其中南亞及橡樹的玻纖布主要以自用為主,外賣數量較少,所以玻纖布市場的主要供應廠商分別為台玻、建榮及德宏。台玻的技術來源為日本的KANEBO,建榮的經營團隊來自於台灣橡樹與購併明達取得,德宏則是一家成立三年的新公司,主要技術團隊來自於建榮工業。台玻的玻纖布主要以厚布為主,主要提供國內的銅箔基板廠商,建榮的薄布比重約35%,產品以外銷為主,主要客戶包含Doosan、N.P.L等廠商。德宏為成立三年的新設公司,主要客戶包含Doosan、台光電、尚茂、聯致等廠商,目前薄布佔營收比重約50%上下,單月營收已超越建榮,成為國內第四大玻纖布廠商。
德宏產能
德宏2000年以來逐月擴增織布機數量,目前機台數已達360台,2001年第一季將擴充至400台。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總機台數 (含大陸) |
320 |
400 |
600 |
760 |
稅後 EPS |
4.84 |
6.08 |
7.99 |
8.00 |
德宏目前外銷的玻纖布,主要銷往韓國及中國大陸,而近年來下游PCB廠商紛紛赴大陸設廠,對於上游原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德宏已決定在蘇州購地,初期將購置200台織布機,2001年第四季即可開始量產,未來將視產銷情形持續擴充織布機,最多將擴增至500台織布機。目前台玻及南亞在大陸的設廠計畫仍未獲准,因此德宏可早一步進入大陸市場。
獲利結構概算

上圖為過去玻纖布價格與毛利率的關係,第一季為傳統淡季,價格有下探的壓力,加上今年玻纖布廠商擴張幅度並不小,預估價格可能會在0.6~0.7元左右,因此毛利率約在20%,淨利率可能在1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