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數位相機出貨量
根據IDC資料顯示,預估06年數位相機的出貨量達8679萬台,年成長率達3.83%,產值達248.19億美元,年成長率為-7.76%,平均售價(Average
Selling Price,ASP)為285.97美元,年成長率也呈現衰退,為-11.16%。
表一、全球數位相機出貨量及產值
出貨量(Unit:K)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Digital Point and Shoot Camera |
47889 |
71157 |
83589 |
86790 |
84718 |
80252 |
Digital SLR Camera |
845 |
2505 |
4489 |
5937 |
6906 |
7225 |
產值($M) |
|
|
|
|
|
|
Digital Point and Shoot Camera |
17003 |
25177 |
26907 |
24819 |
22109 |
19480 |
Digital SLR Camera |
1667 |
3404 |
5214 |
6293 |
6791 |
6485 |
ASP($) |
|
|
|
|
|
|
Digital Point and Shoot Camera |
355.05 |
353.82 |
321.90 |
285.97 |
260.97 |
242.74 |
Digital SLR Camera |
1972.78 |
1358.88 |
1161.51 |
1059.96 |
983.35 |
897.58 |
YoY |
|
|
|
|
|
|
出貨量(Unit:K)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Digital Point and Shoot Camera |
79.84% |
48.59% |
17.47% |
3.83% |
-2.39% |
-5.27% |
Digital SLR Camera |
- |
196.45% |
79.20% |
32.26% |
16.32% |
4.62% |
產值($M) |
|
|
|
|
|
|
Digital Point and Shoot Camera |
58.61% |
48.07% |
6.87% |
-7.76% |
-10.92% |
-11.89% |
Digital SLR Camera |
24.96% |
104.20% |
53.17% |
20.69% |
7.91% |
-4.51% |
ASP($) |
|
|
|
|
|
|
Digital Point and Shoot Camera |
-11.81% |
-0.35% |
-9.02% |
-11.16% |
-8.74% |
-6.99% |
Digital SLR Camera |
- |
-31.12% |
-14.52% |
-8.74% |
-7.23% |
-8.72% |
資料來源:IDC,康和整理,05’4Q
首先以出貨量的成長率有明顯的逐年下滑,從03年的成長率近8成,逐年下滑至06年的3.83%,且預期07年成長率為負成長。產值的成長率也有明顯的逐年下滑,從03年的成長率近6成,逐年下滑至06年的負成長。主要是近兩年數位相機的價格持續下滑,出貨量成長趨緩,產品往更高晝素發展,但由於數位相機在400萬畫素以上,已可逐漸符合一般消費者對照片品質的需求,而依據IDC預估06年500萬畫素以上的比重可達66%,因此換機需求並不強烈,使得06年出貨量的年成長率已是個位數成長的趨勢。但未來數位相機的畫素持續提高,此趨勢也將仍持續,05年的主流畫素為400萬及500萬,約佔63%,預估06年的主流畫素為500萬以上,約佔66%,而07年主流畫素更提高至600萬以上。ASP方面,依據IDC資料,06年也將正式跌破300美元,以年成長率的角度來看,06年的衰退幅度將達11%,預估07及08年則相對緩和。
表二、數位相機畫素比重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萬 |
21% |
7% |
1% |
0% |
|
|
300萬 |
48% |
30% |
18% |
11% |
5% |
|
400萬 |
17% |
30% |
31% |
23% |
15% |
7% |
500萬 |
13% |
23% |
32% |
30% |
26% |
23% |
600萬 |
1% |
4% |
6% |
15% |
24% |
26% |
700萬 |
|
3% |
8% |
15% |
22% |
33% |
800萬 |
|
3% |
4% |
6% |
8% |
11% |
資料來源:IDC,康和整理,05’4Q
康和認為台灣的數位相機的代工廠將有機會在此環境獲利,主要是因數位相機的品牌大廠持續釋單予台灣製造。主要理由有下列原因:競爭加劇,日系品牌廠的成本下降壓力與日增加,台商目前所接獲的委外代工比重仍低,以及台商成本控制佳。
貳、品牌數位相機廠的近況
依據IDC資料,前七大品牌數位相機廠的市佔率有些微衰退,康和認為廠商無法再藉由畫素升級提高產品銷售單價,產品價格的快速下滑使得生產成本高的日系數位相機品牌經營普遍陷入困境,此種現象在近幾年市佔率持續下滑的Olympus、Fujifilm、Nikon
及一些二線小品牌如Konica Minolta、Kyocera 等特別明顯。
表三、數位相機品牌市佔率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SONY |
21.8% |
19.8% |
18.4% |
17.2% |
Canon |
12.0% |
14.7% |
16.2% |
15.7% |
Olympus |
18.2% |
15.9% |
13.0% |
11.5% |
Kodak |
10.5% |
9.9% |
12.0% |
12.1% |
Fujifilm |
14.7% |
14.2% |
11.6% |
9.3% |
Nikon |
8.0% |
8.3% |
8.6% |
8.6% |
HP |
7.5% |
5.9% |
5.1% |
4.6% |
Others |
7.3% |
11.3% |
15.0% |
21.0% |
資料來源:IDC,康和整理,05’4Q
在近期品牌數位相機廠的財報方面,僅Canon的數位相機部門營業利益率仍保有約20%,其餘Nikon、Olympus、Fujiflim及Kodak的數位相機部門營業利益率逐年下滑,尤其是Fujiflim及Kodak的營業利益率已呈現虧損,在數位相機部門營業利益率逐年下滑,將加快Nikon、Olympus、Fujiflim及Kodak的委外代工訂單。
表四、品牌數位相機廠財報
|
|
|
|
|
Million Yen |
Canon (Cameras) |
2001/12 |
2002/12 |
2003/12 |
2004/12 |
2005/12 |
06'1Q |
Net sales |
381,367 |
485,778 |
653,540 |
763,079 |
879,186 |
192,061 |
Operating profit |
36,144 |
70,290 |
126,318 |
130,798 |
173,706 |
44,039 |
% of sales |
9.48% |
14.47% |
19.33% |
17.14% |
19.76% |
22.93% |
Nikon (Imaging Products) |
2001/3 |
2002/3 |
2003/3 |
2004/3 |
2005/3 |
2006/3 |
Net sales |
180,111 |
221,577 |
271,955 |
284,712 |
355,489 |
416,606 |
Operating profit |
10,503 |
16,134 |
27,744 |
25,221 |
16,841 |
34,368 |
% of sales |
5.83% |
7.28% |
10.20% |
8.86% |
4.74% |
8.25% |
Olympus (Imaging Business) |
2001/3 |
2002/3 |
2003/3 |
2004/3 |
2005/3 |
2006/3 |
Net sales |
183,664 |
208,447 |
244,814 |
296,730 |
277,685 |
254,541 |
Operating profit |
-279 |
-6,788 |
18,202 |
15,158 |
-23,875 |
4,792 |
% of sales |
-0.15% |
-3.26% |
7.44% |
5.11% |
-8.60% |
1.88% |
Fujiflim (Imaging Solutions) |
2001/3 |
2002/3 |
2003/3 |
2004/3 |
2005/3 |
2006/3 |
Net sales |
743,323 |
784,627 |
830,990 |
815,527 |
742,993 |
689,458 |
Operating profit |
65,133 |
48,792 |
56,709 |
43,475 |
-7,101 |
-75,713 |
% of sales |
8.76% |
6.22% |
6.82% |
5.33% |
-0.96% |
-10.98% |
|
|
|
|
|
|
Million $ |
Kodak
(Digital & Film Imaging Systems-D&FIS) |
2001/12 |
2002/12 |
2003/12 |
2004/12 |
2005/12 |
06'1Q |
Net sales |
9,403 |
9,002 |
9,415 |
9,366 |
8,460 |
2,284 |
Operating profit |
787 |
771 |
427 |
598 |
362 |
-34 |
% of sales |
8.37% |
8.56% |
4.54% |
6.38% |
4.28% |
-1.49% |
資料來源:各公司提供,康和整理
參、委外代工趨勢
數位相機過去幾年是靠著提高畫素來刺激銷售量,但現在這個手法已經無法再刺激更大需求,加上照相手機內建相機畫素已來到200萬畫素以上,或多或少也蠶食了數位相機市場。現在要刺激消費者的換機潮,光靠提高畫素作法的確已經失去力道,已逐漸加入了一些新功能,包括防手震、低耗電、提高LCD面板亮度及尺寸等,但康和認為仍無法有效提升換機意願。
表五、Japanese DSC brands are outsourcing to Taiwan

資料來源:TSR提供,康和整理,05年11月
在品牌數位相機廠的態度方面,皆以強化Outsourcing
策略,積極提高委外比重,降低製造成本為主要策略。近期Casio營運長對外宣示,基於降低成本考量,不排除會擴大對台釋單。Olympus已於06年3月關閉日本國內三座相關工廠中的兩座,分別是製造光學鏡頭的Sakaki廠及製造金屬機殼及機構件的Omachi
廠,僅留下Tatsuno廠,並提高委外代工比重;Konica
Minolta決定減少中低階之數位相機產品線,藉由增加高階機種提升獲利;市佔率居全球一、二名的Sony及Canon,雖然營運表現較佳,過去完全不委外代工,但迫於市場壓力,Sony已於05
年9月釋出第一款代工機種。競爭力最強的Canon雖仍維持日本當地組裝以強化日本製造的高階形象,但透過生產流程改造、選擇與集中,加強零組件委外及縮短產品開發時程以加強競爭力。
在台灣代工廠方面,為因應品牌數位相機廠的降價要求,也積極提高成本下降的能力,主要是將鏡頭組裝及鏡片自製為主。普立爾預期鏡頭自製率將由05年的55%,提升至06年的60%。佳能積極與日本鏡頭大廠Pentax合作,轉投資成立賓勝光機電,雙方共同設計與開發DSC鏡頭模組,相關效應可望於06’2H顯現,賓勝已於06年2月成立,日本Pentax持股60%,佳能持股40%,未來賓勝主要以數位相機鏡頭模組,及手機相機模組,Pentax是全球首先推出超薄鏡頭的廠商,且擁有高階光學變焦鏡頭的專利,而Pentax又和Casio及Samsung關係密切,因此,康和認為此舉不僅可解決鏡頭來源的問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更可藉此爭取Pentax的訂單。華晶科目前已於日本成立變焦鏡頭之設計公司(公司持股率48.72%),並與光學元件廠商今國光學在蘇州共同籌設新廠,成立今晶光學科技(持股率65%),負責變焦鏡頭的相關組裝,預期最快06
年底可推出自製變焦鏡頭的DSC
產品,預計07’2Q開始量產DSC鏡片及鏡頭,零組件的自製率由06年的16.3%(05年為16.3%,04年為12.6%),提升07年的34.5%,主要是鏡頭組裝自製率提升,公司預期將可降低成本7%(約5美元)。康和認為此策略是正確的,將可提高公司競爭力,但後續仍需觀察其進度。
在數位相機的成本結構中,以600萬畫素3倍光學變焦而言,前五種的主要零組件分別為鏡片(約佔成本比重20.9%)、電子零組件(17.9%)、CCD感測元件(15.4%)、LCD面板(13.7%)及記憶模組(10.6%),可看出鏡頭的比重達36.3%(鏡片+CCD),是數位相機的最大成本比重,也因此使得台灣數位相機代工廠皆往此方向發展。
表六、數位相機的成本結構(600萬畫素,3倍光學變焦)

資料來源:康和整理
肆、台灣數位相機代工廠近況
亞光06’1Q合併營收51.52億元,康和預估2Q合併營收60.3億元,QoQ+17%,其中4、5月合併營收分別為19.6及20.7億元,主要成長動力是手機相機(Phone
Camera)及數位相機(DSC),出貨量分別由1Q的300萬套及55萬台,成長至2Q的500萬套及75萬台,全年公司出貨量目標並未改變,分別為3500萬套及390萬台。
在營收比重方面,主要仍是以DSC組裝為主,約佔39%,毛利率約在15%以下,另外在Optical Component主要是Phone
Camera的營收為主,若只出Phone Camera的鏡片,毛利率可達30-35%,若以整組Phone Camera
Module出貨,則毛利率將明顯下滑至15%以下。在產能方面,目前塑膠鏡片月產能1000萬片,模造玻璃為250-300萬片,今年並無擴廠計畫。
在毛利率方面,06’1Q毛利率為12.43%,並未有明顯的提升,與上季的12.75%及去年同期的12.48%相近,並未如公司於年初對外說明將放棄低價DSC,以提升毛利率,主要是目前公司認為DSC的代工價格並未如先前預期的大幅滑落,因此06’1Q仍有接部份的低階DSC代工訂單。康和認為2Q毛利率將有明顯的上揚,主要是高階DSC及高毛利率的Phone
Camera的出貨將明顯上揚,預估2Q將有機會上揚至13.5%。
在出貨量方面,首先DSC在06’1Q出貨量約55萬台,預估06’2Q出貨量將達75萬台,真正大量出貨將落在3Q,公司仍維持全年度出貨量390萬台(ODM佔200萬台、OEM佔190萬台)目標不變,較05年的出貨量460萬台衰退逾一成五,同時也將使該產品今年營收比重由去年的44%明顯降至約37%。在Phone
Camera方面,06’1Q出貨量約300萬套,公司預估2Q為500萬套,4月出貨量已接近200萬套,3Q為1200萬套,4Q為1500萬套,全年為3500萬套。06’1Q
VGA、1.3 Mega及2 Mega Lens出貨量比重皆約2成,另外30-35%為Phone Camera Module。在ASP方面,目前VGA
Lens約0.6-0.7美元,1.3 Mega Lens為1.2-1.5美元,2 Mega Lens為3-4美元。目前Phone Camera
Module良率約7成。
康和預估亞光今年全年合併營收297.92億元,YoY-11.32%,稅後盈餘23.71億元,YoY-14.97%,每股稅後盈餘10.32元,且最壞情形已過,未來營收將逐季上揚,長線本益比20倍。
06’1Q
數位相機(DSC)出貨量約300萬台/季,與05’4Q的330萬台/季,小幅下滑10%,公司今年出貨目標仍維持年初目標,挑戰全球市佔率17%,約1475萬台(YoY+54%)。在手機鏡頭模組,06’1Q出貨量約230萬台/季,與05’4Q的200萬台/季,小幅上揚15%,今年出貨目標2000萬台(YoY+200%)。在投影機06’1Q出貨量約7萬台/季,與05’4Q的5萬台/季,上揚40%,今年出貨目標35-40萬台(YoY+100%)。
在DSC出貨量方面,06’1Q
DSC出貨量約300萬台/季,與05’4Q的330萬台/季,小幅下滑10%,康和預估2Q出貨量仍可持續走揚,公司維持年初預期的全球市佔率17%目標不變(05年全球DSC出貨量約8300萬台,公司的全球市佔率約12%),康和以06年全球市場DSC出貨量8679萬台來推估(YoY+3.83%),公司出貨可望達到1475萬台(YoY+54%)。DSC客戶方面,有Sony、Olympus、Fuji
film、HP、柯尼卡美樂達、Samsung,客戶集中度並不明顯。在ASP方面,05年全年ASP約85-90美元,06’1Q也維持在85美元,2Q也可維持在85美元,公司預估今年ASP仍可維持在80美元,主要是DSC畫素比重的提升,在06’1H的600萬及700萬畫素的出貨量比重可達60-70%,05’2H仍以500萬及600萬畫素為主。
在Phone
Camera方面,06’1Q出貨量約230萬台/季,與05’4Q的200萬台/季,小幅上揚15%,今年出貨目標2000萬台(YoY+200%)。公司預估06年上、下半年出貨量約3:7,因此2Q出貨量可達370萬台/季。06’1Q的VGA比重約40-50%,1.3
Mega為20-30%,2 Mega為20%,預期2Q的VGA將下滑至30%,而1.3及2 Mega則分佔3成,06年全年1.3及2
Mega將是今年主流。
公司預期今年的營收及獲利的年成長率可達4成,而今年營收高峰將落在9、10及11月。康和依據公司出貨量推估,06年全年合併營收526.88億元,YoY+46.85%,稅後盈餘28.33億元,YoY+72.43%,每股稅後盈餘4.89元,建議在本益比9倍以下逢低承接。
公司預估06’2Q營收QoQ將成長兩位數,主要是旺季因素及新Model出貨增加,使得4月DSC的ASP約增加10%,公司預期下半年的DSC
ASP將可維持此4月水準以上。康和認為在主要客戶Kodak於06’1Q美國市場市佔率下滑約5%,排名由第一名下滑至第三名,預期在ASP的壓力應將持續增加,能否如公司預期,仍需後續觀察。
在DSC出貨量方面,06’1Q出貨量141.2萬台,QoQ-52.82%,YoY+72.62%,其中1、2月出貨量30-40萬台/月,3月出貨量為46-47萬台,4月出貨量66-67萬台,4月成長幅度較大的原因是HP的新產品開始出貨,也使得DSC的4月ASP上升至77美元(06’1Q為70美元)。康和預估06’2Q出貨量170-180萬台,QoQ成長2成以上。目前單班制的月產能50萬台,最大月產能150萬台-三班制,目前產能利用率約8-9成。
在Phone
Camera方面,公司預計06年出貨量約200萬套,07年將增至1000萬套,YoY+400%。06年主要以國內手機客戶為主,因此出貨量及營收貢獻有限,但07’2H公司將可大量出貨,主要是出貨予一國際手機廠,康和推估依據手機Design約需半年以上,預期將可在06’2H可確定。公司預期此部份毛利率將可高於公司平均毛利率的12-14%以上。
康和預估06年營收163.52億元,YoY+0.42%,稅後盈餘15.77億元,YoY+9.67%,每股稅後盈餘7.81元,建議在本益比9倍以下逢低承接。
公司預估06年數位相機出貨量為660萬台,YoY+53%,其中06’1Q出貨量155萬台,預期2Q出貨量約170萬台,3Q及4Q出貨量持平。1Q毛利率7.61%,公司預期2Q毛利率將與1Q相近,主要今年營收及獲利的成長動力為新ODM客戶Nikon訂單。
在DSC出貨量方面,06’1Q出貨量為155萬台,1月為50萬台,2月為45萬台,3月為60萬台,4月為60萬台,5、6月出貨量維持60萬台/月,預期06’2Q出貨量170萬台。公司仍維持今年出貨量660萬台的目標,上、下半年比重1:1,以06’1H出貨量可達325萬台,康和認為應可順利達成此出貨目標,且可微幅超過,達到685萬台。在畫素比重方面,預期今年600萬畫素以上之高階機種出貨量,將可望持續由05年的19﹪,揚升至06’1H的52.3﹪,並持續在06’2H拉升至75.5﹪,同時也象徵薄型600萬畫素3倍ZOOM產品亦將在今年度正式成為DSC市場的主流機種。
康和預估06年營收280.83億元,YoY+35.53%,稅後盈餘9.92億元,YoY+31.63%,每股稅後盈餘2.92元,建議在本益比9倍以下逢低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