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近期裁定川普政府對等關稅不具正當性並發布禁令,但由於白宮已提出上訴,禁令執行將暫緩,預計仍需經歷3至6個月審理期。縱使部分稅率已下調,整體關稅措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將延續,預估將拖累全年經濟成長約0.23%。美國4月份個人消費僅微增0.2%,其中耐久性製造品受衝擊最大,月減達0.3%。台灣主計總處預估上半年GDP成長5.35%,下半年成長率則下滑至1%,反映出企業上半年提前出貨的效應過於集中。隨著真實訂單與需求轉弱,下半年可能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企業獲利恐面臨下修壓力。在此背景下,基金投資將會傾向保守觀望的態度,聚焦具長線題材、內需或落底轉機的產業,審慎佈局並等待巿場修正將是目前最穩妥的策略。
近期關稅升級擴大政策雜訊,企業資本支出按下暫停鍵,跨國訂單與運量同步下滑。美國ISM製造業PMI連兩個月低於50,平均時薪卻依舊攀升年增4%,通膨黏性拉長聯準會降息時程,利率與企業盈利預期逐步脫鈎。歐元區CPI已跌破2%,雖歐洲央行已啟動寬鬆,銀行調查顯示中小企業融資仍偏緊,景氣回暖曲線因而拉長。美元轉弱帶動資金回流亞洲,印度與韓國半導體循環先行受惠。商品巿場同樣分化:避險買盤推升金價,銅鋁受需求疲弱回調,能源價格則在地緣風險與頁岩增產放緩之間拉鋸。整體而言,全球景氣正朝溫和放緩邁進,政策走向與企業盈利仍待後續數據驗證,短期宜保持高度警覺與操作彈性。
配置方向朝向:半導體、記憶體、伺服器、網通、手機、低軌道衛星、生技醫療、內需相關個股為主,以期望超越大盤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