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為了使製造業回流採取大幅開徵關稅政策,各國對美關稅談判因應不一,雖然全球關稅陸續公布,但仍存在灰色空間,關稅稅率仍然可以透過持續談判來調整,同時也可能因美國總統的判斷而改變,因此後續全球貿易成長疑慮仍未完全消除,市場波動幅度仍大。在對等關稅公布後,現階段全球市場仍會因為產業關稅、FED政策而動盪,但因為不確定性降低下,因此基金投資將會傾向中性偏多的態度,操作上佈局中長線看好或落底轉機的產業,傾向選擇趨勢和題材股操作,同時挑選營收與財報成長的個股,合理配置資產,以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風險,在7月營收與2Q25財報揭露後佈局。
美國川普政府認為透過關稅,可以創造政府稅收,讓海外資金回流,重振美國製造業、並改善貿易結構,於7月底公布行政命令,將對全球69個貿易國家與地區課徵新關稅,各國分別面臨10%至41%的新稅率,其中台灣對等關稅則為20%,日本、南韓以及歐盟則為15%。此外,IMF
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川普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低於預期,因為許多關稅最終沒有像原本規劃的那麼嚴苛,美元走弱也減輕了關稅對貿易夥伴的負面影響,上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今年預估成長3%,明年3.1%,比4月時預測的2.8%和3%都高。而IMF預估美國今年將成長1.9%,2026
年成長 2%,比 4月預測的1.8% 和 1.7%
高。中國今年的經濟前景也比預期好了0.8個百分點,IMF預估將成長4.8%。不過,企業在新關稅實施前提前拉貨的行為,雖然推升了2025年至今的經濟成長,但下半年可能有重複拉貨與庫存過高風險,不利於企業營運,因此在關稅底定後,後續觀察全球經濟調整狀況與通膨增長情況,可能連帶牽動FED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