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自4月低點反彈以來已連續兩個月走揚,不僅完全回補4月初的跳空缺口,更逼近今年高點23,944點,技術面呈現強勢格局。然而隨著7月關稅豁免期限迫近,加上新台幣快速升值對2025年第二季財報的匯損衝擊即將顯現,在缺乏實質利多支撐的環境下,本波漲勢可能已接近尾聲。當前投資策略採取審慎態度,逐步調節股價創新高或估值偏高、且下半年營收獲利能見度較低的個股,同時適度降低持股部位,保留資金彈性以應對後市波動。
台灣上半年景氣呈現「外熱內冷」的結構性分化,出口與製造業受惠於AI伺服器、高階封裝及提前拉貨效應維持強勁動能,5月海關出口值年增率達38.6%、工業生產指數與製造業銷量指數續亮紅燈;然而內需動能顯著轉弱,5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因傳統貨品需求疲軟、汽車銷售降溫與消費意願趨保守,拖累景氣對策信號分數降至31分,燈號轉為綠燈,且領先指標連續4個月下滑反映企業對關稅不確定性及匯率波動的擔憂。且隨時序推進,台灣6月製造業PMI跌破榮枯線至49.6,電子暨光學產業雖受半導體上游供應鏈支撐維持擴張,但基礎原物料、交通工具等四大產業陷入緊縮,新增訂單更創4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凸顯非AI產業面臨庫存調整與成本攀升壓力。展望後市,短期出口動能雖受AI需求與急單支撐,但隨7月關稅豁免期限逼近,廠商提前拉貨潮漸入尾聲,加上新台幣升值侵蝕毛利率,下半年出口成長恐放緩甚至轉負,景氣燈號欲重返黃紅燈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