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美股三大指數標普500、道瓊與納斯達克分別上漲5.0%、3.7%與7.8%;費半上漲10.6%,小型股羅素也上漲4.2%。顯見美國科技股絕對是此波上攻的重心。
而根據FactSet於五月最後一周為止的統計,已有478家S&P 500公司公布Q1
2025財報,其中有259家(54%)提供2025年EPS財測。其中,僅8家公司(3%)因關稅相關不確定性撤回或未更新指引,數字低於1Q2020疫情期間的185家公司。其次,251家公司提供了2025年EPS指引,其中139家維持原指引,64家上調,37家下調,8家首次提供財測。產業方面,公用事業和工業板塊維持財測的公司最多,而資訊科技和醫療保健產業上調財測的公司數量仍保持領先。
值得觀注的是,標普500指數今年預估獲利EPS年增幅僅個位數7.2%,主因關稅衝擊與供應鏈紊亂導致企業營運遭受影響,但至明年2026財年,則可回復至13.2%的雙位數增幅,各產業中,可以今、明連續兩年獲利成長超越大盤表現的只有資訊科技類股,繳出16.2%、17.0%獲利增幅成績,其中半導體相關類股如輝達、博通等更是令整體產業繳出33.2%、25.4%獲利增幅,可見在市場不確定之下,AI產業趨勢發展明確且競爭力名列前茅的類股或龍頭企業,仍是營收獲利的雙重保證。其次,根據華爾街統計分析2Q25總股票部位達3.1兆美元(多頭2兆/空頭1.1兆)的684家對沖基金整體部位,目前大型股仍是對沖基金最愛的多頭部位,其中亞馬遜/臉書/微軟/輝達/谷歌為最受歡迎的前五名重要成分股,蘋果則由第六小幅下滑至第九名(中間由台積電/奈飛/優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