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論:
2001年全球經濟衰退,資訊、通訊產業市場需求低迷,造成相關被動元件廠商競爭激烈。目前電感器因上游粉末須自行研發的技術層次較高,加上個別單價及毛利比電阻、電容高,依照工研院材料所IT IS計畫及Electronic Outlook Corporation預估2001年全球產值約77.3億美元,而國內廠商在電感器市場的佔有率僅約3%,未來廠商如能提升其磁性材料的研發技術,國內廠商成長空間相當大。
奇力新將於近日掛牌上市(原訂9月18日掛牌價30元),研究員認為奇力新擁有粉末、成型、燒結、繞線及積層印刷的全製程技術,另公司產品線完整,又在1997年國巨加入經營後奇力新可獲得飛磁的技術支援,同時公司積極開拓大陸市場,目前在大陸東莞經營績效及獲利良好,建議26元至36元間區間來回操作。
電感器市場概況:
壹、電感器的分類與功能
電感器是將導線捲繞在空氣芯或磁性材料的芯上形成線圈而成的電子零件,主要功能為防治電磁波的干擾、穩定電流、過濾去除電流中的雜訊等,與電阻器、電容器搭配為構成電路的最基本零件。電感器在不同的產品中有不同的功能,約略分類如下:
表一、電感器分類
產品名稱 |
功 用 |
繼電器、螺管線圈 |
產生電磁鐵的效應 |
射頻抗流線圈 |
對交流電產生抗流作用 |
帶通濾波器 |
與電容器組成震盪電路 |
變壓器 |
利用二捲線間的交互作用 |
穩壓器 |
將能量儲積在電感器內 |
貳、電感器的應用市場
電感可應用在各式電器產品中,僅就台灣主要資訊、通訊產品,依傳統電感、晶片電感、線圈等的使用情形表列如下:
表二、電感器應用市場 單位: 只
應用市場/電感產品 |
傳統電感器 |
晶片電感 |
線圈 |
主機板 |
V |
9-12 |
V |
筆記型電腦 |
V |
14-40 |
V |
數據機 |
V |
2-6 |
V |
光碟機 |
V |
1-5 |
V |
掃描器 |
V |
5-7 |
V |
手機 |
|
50-60 |
V |
LCD顯示器 |
V |
20-60 |
V |
電源供應器 |
V |
V |
V |
彩色電視機 |
V |
─ |
V |
錄放影機 |
V |
─ |
V |
收音機 |
V |
V |
V |
CD音響 |
V |
V |
V |
數位相機 |
─ |
6-10 |
|
集線器(HUB) |
V |
10-50 |
V |
DVD player |
─ |
5-8 |
V |
LCD projector |
─ |
10-12 |
V |
資料來源: 工研院材料所IT IS計畫
參、全球電感器市場規模
2000年電感器市場產值達75.89億美元,2001年雖因資訊、通訊市場需求疲軟,電感器市場產值約77.3億美元,但依據Electronic Outlook Corporation 機構預估2002年在景氣回升下,市場產值將達83.3億美元。目前全球主要電感供應商以日本為主,日本市佔率達39%以上,主要廠商如東光電子(TOKO)、TDK、松下電子部、村田製作所(MURATA)、美上美、花王(KOA)、東金電子(TOKIN)、太陽誘電等。台灣自1996年以來佔有率僅約3.2%~3.4%之間,未來在景氣及技術的提升下,成長的空間很大。
表三、全球電感器市場 單位:百萬美元
國別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日本 |
2,270 |
2,306 |
1,955 |
1,817 |
2,947 |
3,030 |
3,247 |
美國 |
1,996 |
1,824 |
1,926 |
1,975 |
2,815 |
2,851 |
3,089 |
西歐 |
1,556 |
1,552 |
1,575 |
1,570 |
1,289 |
1,298 |
1,371 |
台灣 |
255 |
246 |
231 |
216 |
─ |
─ |
─ |
台灣比例% |
3.49 |
3.47 |
3.41 |
3.26 |
─ |
─ |
─ |
合計 |
7,312 |
7,099 |
6,781 |
6,633 |
7,589 |
7,730 |
8,330 |
資料來源:工研院材料所IT IS計畫,Electronic Outlook Corporation
肆、上游粉末材料需自行研發為關鍵技術
電感係由鐵粉蕊(錳、鎳、鋅)、線圈、加上內外電極等構成;鐵粉蕊是由錳、鎳、鋅、氧化鐵等粉末,經由調和配方、假燒、研磨、造粒、乾燥、成型、燒結技術生產成錳鋅鐵蕊或鎳鋅鐵蕊。在過程中最重要為粉末的調配比例,調配及燒結技術會影響電感的電感值,日商TDK和飛利浦擁有這方面純熟的技術,台灣廠商在技術上仍須努力,國內目前僅有奇力新、美磊有自行研發粉末的能力,台慶及其他小廠則外購鐵粉蕊做後段加工。
伍、晶片電感為未來發展趨勢
由於電子產品朝向輕薄短小及高功能的發展趨勢,傳統繞線式電感無法配合小型化的要求,晶片型電感則因符合通訊上高頻、高密度、耐摔、耐震及小型化的需求,已成為未來主流。目前全球電感器廠商均朝向晶片電感發展,其中以日本的TDK、松下電子部、村田製作所(MURATA)最為積極,全球的市佔率高達70%以上,主要產品尺寸以0402、0603的通訊用產品為主。國內廠商如華新科、奇力新、美磊、台慶等目前仍以資訊主機板使用的0805規格為主,並積極朝向0603、0402規格發展。
國內外同業比較:
國內傳統電感器產業始於1960年代後期,隨著晶片電感的興起,國內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開始晶片電感的起步,這段時間內國內電阻、電容器的產業已略具規模,產品技術也較為成熟,但電感器的技術、規模層次均不如電阻、電容,再加上電感器技術難度較高,因此相對發展空間較大,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電感器廠包括美磊、奇力新、台慶、華新科等,規模最大的廠商為美磊,歷史最悠久為奇力新。
表四、相關國內外同業比較
|
奇力新 |
美磊 |
台慶 |
TDK |
MURATA |
太陽誘電 |
2000年資本額(億;台幣) |
8.45 |
3.65 |
1.98 |
256.00 |
485.00 |
181.00 |
2000年營收(億;台幣) |
10.00 |
5.50 |
4.00 |
1,277.00 |
1,349.00 |
464.00 |
總市值(億) |
NA |
NA |
NA |
2,622.00 |
6,972.00 |
1,322.00 |
產品組合 |
*錳鎳鋅傳統線圈
*繞線電感
*晶片電感磁珠 |
*晶片電感
*磁珠 |
*晶片電感
*磁珠 |
*磁性材料
*全系列電感產品
*濾波器
*電容 |
*全系列電感產品
*電容 |
*磁性材料
*全系列電感產品
*電容 |
資料來源:奇力新電子
壹、美磊
美磊係國內晶片電感、磁珠的領導廠商,公司自行研發積層晶片電感技術,擁有自製材料技術,技術領先國內同業,目前佔有國內晶片電感約28%的市場,並積極研發製程技術,縮短和日本廠商技術上的差距。
美磊晶片電感8成以上係以自有品牌內銷,目前主要的客戶以國內主機板業者為主,包括華碩、技嘉等大廠,外銷比重則約2成。未來美磊將辦理公開發行,並辦理上櫃輔導,推動上櫃計畫。
貳、台慶
台慶主要產品為晶片電感、鐵粉蕊,目前佔有國內晶片電感約26%的市場,晶片電感係以代理商的方式內銷。
參、第一家上櫃的電感廠─奇力新
一、公司簡介
公司成立於1972年,經營團隊來自於TDK,早期主要生產磁芯與電感。奇力新自上游錳、鎳、鋅等磁性材料的研發到下游晶片電感的自行製造,是國內廠商中少數具垂直整合的廠商。1997年國巨加入經營,目前國巨持股達41%以上,未來將藉著國巨在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優勢下做到一次購足的全球運籌模式。
二、主要產品及營收比重
公司主要產品為磁性材料、線圈元件及晶片電感,磁性材料可細分為錳鋅鐵蕊粉(佔營收比重約13..5%,毛利約10%)及鎳鋅鐵蕊粉(佔營收比重約13.5%,毛利約15~18%)。晶片電感可分為積層印刷晶片電感、陶瓷晶片電感及繞線晶片電感。由於晶片電感的毛利較高,所以公司將積極提高其營收比重來增加獲利。
表五、主要產品與營收比重
產品種類 |
佔營收比重(%) |
毛利率(%) |
產能利用率(%) |
磁性材料 |
27 |
10~18 |
70 |
線圈元件 |
18 |
20 |
70~80 |
晶片電感 |
53 |
30~40 |
100 |
資料來源: 奇力新電子
三、產能及出貨狀況
公司目前有3個生產工廠,斗六廠主要生產錳鋅及鎳鋅鐵蕊粉末,單月產能約250噸,湖口廠生產積層晶片電感,大陸東莞廠主要生產繞線電感。
表六、產能及出貨量
廠房 |
主要產品 |
月產能 |
月出貨量 |
斗六廠 |
錳鋅及鎳鋅鐵蕊粉末 |
250噸 |
150~160噸 |
湖口廠 |
晶片電感 |
1.5~2億顆 |
1.2~1.6億顆 |
東莞廠 |
繞線電感 |
2500萬顆 |
1750萬顆 |
資料來源: 奇力新電子
四、客戶比重
台灣的電感大廠有奇力新、美磊、台慶等,其中只有奇力新間接出貨給NOKIA、ERICSSON。奇力新48%的產品內銷國內市場,另亞洲市場佔22%、北美市場佔21%、歐洲市場佔9%,主要客戶包括國內外資訊、通訊大廠,北美部分客戶有:APC、AST、ASTEC、HONEYWELL、LUCENT、NORTEL等,亞洲客戶有:FUJITSU、HITACHI(透過歐洲客戶間接銷售)、HYUNDAI、SONY等,歐洲客戶有: THOMSON、ALCATEL(透過歐洲客戶間接銷售)、ERICSSON(透過歐洲客戶間接銷售)、NOKIA(透過歐洲客戶間接銷售)、SIEMENS等,國內客戶則有華碩、技嘉、微星、廣達、大眾、神達、台達電等。
由於電感產品單價低,所以客戶分布極分散,較不受單一客戶影響公司的經營,前五大客戶為奇力新國際、國巨(佔營收比重10%以下)、THOMSON、LAC及INDUCTOR且單一客戶營收比重皆不超過10%。
五、競爭優勢
奇力新為國內少數擁有粉末、成型、燒結、繞線及積層印刷技術的廠商,在產品線上自上游的磁性材料到下游的晶片電感均有生產,可以提供客戶一次購足的能力。
同時在1997年藉由國巨的加入經營,更因此獲得飛磁的技術支援(飛磁為全球僅次於TDK的第二大磁性材料生產廠商,飛磁生產的鐵心,導磁率可以做到1~1.5萬以上,其他的台灣廠商只能做到8000以下。這也可由鐵心的價格看出飛磁的技術遠高於其他台灣公司:飛磁的鐵心價格每公斤達700元,其他台灣公司(包含奇力新)製造的鐵心價格每公斤約為200元)。目前奇力新和飛磁的合作方式為奇力新直接向飛磁購買粉末、鐵蕊粉,未來不排除向飛磁獲取磁性材料的生產技術。
奇力新積極開拓大陸市場,目前在大陸東莞設有4條生產線,生產線圈及變壓器產品,自1998年11月開始營運以來,2000年獲利約0.9億元,而未來在台商積極西進大陸的效益下,成長空間相當大,2001年上半年已獲利0.5億元,公司預估下半年的獲利仍將較上半年成長。
六、營運狀況
公司自1998年以來,營收自7.73億成長至2000年的9.96億,稅前淨利自1998年0.1億成長至2000年2.15億,EPS自1998年0.14元成長至2.09元,顯現公司經營績效卓著。
2001年因全球景氣衰退,上半年營收4.56億,毛利1.16億,營業利益0.55億,業外收入0.67億(大陸獲利0.5億),稅前盈餘1.16億,稅後盈餘1.22億,EPS 1.35元,營收達成率約34%,稅前盈餘達成率約37%,因景氣衰退及客戶轉由大陸接單、大陸交貨的影響,公司認為下半年財測營收目標或許未能如期達成,但在大陸營收成長的助益下,2001年稅前盈餘目標仍有信心完成。研究員認為2001年下半年因景氣未明顯回升且目前接單透明度並不明顯,旺季似有遞延現象,預估2001年營收11.5億,毛利2.64億,營業利益1.25億,稅前盈餘2.35億,稅後盈餘2.02億,EPS 2.24元。
表七、簡明損益表 單位: 百萬元
|
1998 |
1999 |
2000 |
2001(F) |
2002(F) |
營業收入 |
773 |
839 |
996 |
1,150 |
1,250 |
營業成本 |
639 |
639 |
733 |
886 |
950 |
營業毛利 |
131 |
193 |
261 |
264 |
300 |
營業利益 |
13 |
89 |
135 |
125 |
140 |
營業外收入 |
22 |
62 |
140 |
110 |
130 |
稅前盈餘 |
10 |
67 |
215 |
235 |
270 |
稅後盈餘 |
9 |
77 |
176 |
202 |
235 |
股本 |
671 |
801 |
844 |
903 |
903 |
EPS |
0.14 |
1.08 |
2.09 |
2.24 |
2.60 |
資料來源: 奇力新電子;寶來證券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