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04 11:08:17 郭妍希 發佈
全球已開發國家的公債殖利率近日跳高,引發投資人警戒。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願意容忍蠢動的通膨並反手降息,不利長債價格走勢。
華爾街日報(WSJ)專欄作家Spencer Jakab 3日撰文指出,受到財政隱憂罩頂影響,英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本週二(9月2日)觸及1998年以來新高。法國、日本的長天期殖利率近來也翻升至數十年高。美國長債殖利率同步走揚,但美元為全世界的儲備貨幣,成為美債優勢。
先前利率曾有好幾年趨近零,當時許多國家大肆發債、尤其是疫情期間。隨著利率恢復正常,以當今較高利率對舊債進行再融資,引發的壓力愈來愈大。舉例來說,美國聯邦政府每年支付的利息自金融危機以來翻了四倍,目前甚至超越國防預算;整體債務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占比也翻了一倍。
聯準會(Fed)能否出手搶救?情況有些複雜。Jakab指出,Fed去(2024)年9月降息一個百分點之前,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原本是4%,目前卻逼近5%。換句話說,若央行看似願意容忍通膨,調降短期利率其實會讓局勢變得更糟,長債價格對此最敏感。面臨前所未見政治壓力的Fed幫不上甚麼忙。
Jakab指出,央行的職責並不是替政府管控支出,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購買數兆以美元、歐元以及日圓計價的債券,目的是為了刺激民間經濟活動。單純只是為了撐住政府預算而行動——這種技巧被稱為「財政支配」(fiscal dominance)——則是最極端的核選項(nuclear option),因為這往往會引發通膨。若真是如此,那麼持有長期公債將是愚蠢的選擇。
根據金管會的金融小百科,在財政支配機制下,政府財政赤字、公共債務規模大幅增加,迫使央行須購買政府債券來支應擴張性財政政策所需,惟此可能以物價穩定的犧牲為代價;在財政支配機制下,財政政策支配並決定貨幣政策。
不滿央行遲遲不降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親筆手寫便條,對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施壓、要求大幅調降利率。
MarketWatch、Axios等外電報導,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 6月30日在記者會上手持一張川普親筆寫給鮑爾的便條,內容顯示:「鮑爾,你還是一如既往,動作實在『太慢』。你讓美國蒙受鉅額損失——而且還在繼續,你應該大幅調降利率。數千億美元被白白糟蹋。現在根本沒通膨。」
川普並在便條中暗示,Fed聯邦基金利率應該接近0.5%,遠低於當前的4.25~4.50%。(圖見此)
全球最大避險基金集團橋水投資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最近也警告,長年的財政赤字及不斷增長的債務,讓美國經濟的債務危機瀕臨爆發;川普最新財政計畫所帶來的過度開支,大概三年左右(誤差一兩年)就可能引發債務型心臟病。
達里歐6月4日曾透過社交平台X表示,多數國家都有類似的債務與財政赤字問題,英國、歐盟、中國及日本全都有。這是為什麼他預測,多數國家都會經歷類似的債務重整及貨幣貶值過程,這也是何以他認為黃金、比特幣等非由政府發行的貨幣表現會相對較佳。
達里歐當時建議投資人將資金好好分散到各種資產,以及財政體質與資產負債表強健、沒有嚴重內政問題與外部地緣政治衝突的國家,同時減碼債券等債務資產、加碼黃金和一點比特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