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人幣國際化料加速,惟穩定幣等成新挑戰
MoneyDJ新聞 2025-09-08 16:12:52 新聞中心 發佈 綜合港媒報導,高盛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已逾15年,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比例仍然偏低,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量不到英鎊的一半,遠低於美元,這與中國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的地位形成鮮明對比。不過,中國製造業實力的提升及持續的地緣政治變遷,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新機會,可能有助於未來幾年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然而,此一進程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穩定幣等新技術和金融創新對政策制定者帶來考驗。
報告認為,美元在未來許多年仍將是主要儲備貨幣,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元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占有率將保持不變;新興市場國家多元化的需求,可能將為未來幾年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打開大門。隨着與美國和歐盟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中國主要在加強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貿易聯繫,例如在泰國進口和進口收款貨幣構成中,人民幣似乎已經取代日圓的地位。
高盛並指出,人民幣國際化雖在部分方面符合歷史常態(如先從貿易結算與開票起步),但未來將在兩方面與其他貨幣有所不同;首先,中國政府可能大幅擴展並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CNH),同時基本保持境內市場(CNY)的完整性;其次,有鑑於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外國直接投資(FDI)在中國的作用可能會大於證券投資。
高盛認為,中國製造業實力的提升及地緣政治變化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機遇,但同時也存在重大挑戰。其中一項長期挑戰是中國政策制定者希望加強管控,而外國企業與投資者則偏好更開放、透明及可預測的市場環境;此外,穩定幣等金融創新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的挑戰。
報告指出,穩定幣促成的跨國交易可以繞過SWIFT信息系統,中國政府可能歡迎這項功能,因為其正努力減少對現有國際支付體系的依賴,但穩定幣交易也引發問題,就是監管機構是否可以追蹤進行交易的個人,以及商業銀行是否面臨「金融脫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的風險。同時,美國通過的「GENIUS法案」可能將增加全球美元計價穩定幣的使用。
報告亦提及,儘管中國是央行數位貨幣(CBDC)試點的先驅之一,但中國人民銀行的數位人民幣(eCNY)尚未廣泛採用。高盛指出,已有證據顯示中國出口商正在使用美元計價穩定幣進行跨境交易,這加劇了中國政策制定者尋求替代策略的迫切性,離岸人民幣計價穩定幣或許是潛在解決方案之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 ,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