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2-07-01 05:14:36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在防疫險之亂和國際股債市動盪的陰影下,保險業5月表現慘淡。金管會昨(6/30)日公布統計,截至今(2022)年5月底,產險業累計稅前虧損96億元,主因是防疫險理賠大增拖累;而壽險業受到國際股債市下跌等因素影響,5月底淨值跌到1兆6472億元,且今年前5月壽險業淨值已經蒸發1兆750億元,累計前5月稅前獲利則降至1695億元。
金管會保險局公布統計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產險業累計稅前虧損96億,較去年同期獲利93億元轉虧,5月單月稅前虧損則高達162億元。向來獲利穩健的產險業,累計獲利首見虧損,主因就是受防疫險理賠金額大增影響。
壽險業5月表現亦黯淡,受到股債市動盪、5月下旬台幣急升等因素影響,壽險業5月單月稅前虧損71億元,累計前5月稅前獲利降至1695億元;5月底淨值則續降至1兆6472億元,年減33%,並下探兩年新低,且今年以來淨值逐月下滑,累計前5月淨值已經蒸發1兆750億元。
針對前5月壽險業淨值大舉蒸發逾兆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附圖)表示,主因有三,一是受俄烏債爭影響,壽險業投資的俄羅斯債券價值減損,二是國內外股市震盪加劇,三是美國聯準會和台灣央行均升息,使壽險業的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減少,均造成壽險業淨值下滑。
不過,施瓊華也解釋,目前壽險業的資產是採用公允價值衡量,因此會反映市場波動,不過,壽險業的負債要等接軌IFRS17時才會用公允價格衡量,目前是固定利率計算,因此尚未真實反映利率上升會使負債缺口縮小的部分;也就是說,若資產和負債同步採用公允價值衡量,壽險業的淨值不會這麼低;整體而言,升息對壽險業長期來說是有利的,對壽險業新投資的部位亦有利。
至於壽險業淨值下跌是否會帶來增資壓力?施瓊華表示,目前規定是連續兩期、淨值比低於3%才需增資,會請壽險業者估算負債科目產生的影響數,在監理上進行實質評估,除非是投資原因導致淨值比下降,才會要求改善和提出增資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