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14 10:36:04 黃文章 發佈
中國海關10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黃豆進口量年增13%至1,287萬噸,創下史上的單月次高,已連續5個月突破千萬噸,1-9月進口量年增5.3%至8,618萬噸。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6.5%至1.05億噸,創下歷史新高。
路透社報導,上海JCI公司分析師羅莎・王(Rosa Wang)表示:「中國的黃豆供應前景越來越穩定,這得益於1月至9月期間強勁的進口、阿根廷臨時減稅期內購買量的激增,以及從巴西持續的大量採購。」
從供應面來看,中國的黃豆進口在2025年前三季度表現出極強的恢復力與彈性。這一供應安全性增強主要來源於南美強勢供應、阿根廷減稅刺激、以及巴西的持續出貨。2025年巴西黃豆產量預期超過1.7億噸,疊加阿根廷在臨時稅收減免期內大量出貨,使中國能在短期內以相對低價鎖定充裕的進口量,緩解了與美國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
上海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文深(Wang Wenshen)表示:「9月的黃豆進口量達到歷史第二高水平,使國內供應保持充裕。黃豆壓榨企業目前正加緊出貨,這可能對豆油和豆粕價格產生下行壓力。」
從需求面觀察,國內壓榨企業在進口放量後面臨庫存消化壓力。企業為降低庫存與現金流風險,正加速銷售豆油與豆粕。這一行為導致短期內市場供應偏鬆,價格面臨回調壓力。從歷史數據看,豆粕與豆油價格對進口節奏高度敏感,一旦港口到港集中、壓榨率上升,現貨價格往往出現階段性下行。
國元期貨農業研究員劉金祿(Liu Jinlu)表示:「2025年1月至9月中國黃豆進口量的增加,以及9月持續的高進口水準,原因有幾個:中美貿易停滯、南美黃豆供應充足、國內需求韌性增強,以及從阿根廷以低成本採購黃豆的短期機會。然而,中國的黃豆供應仍面臨一些風險,例如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不利天氣可能導致的南美產量問題,以及中國對豆粕需求的變化。這些因素可能持續影響黃豆進口。」
劉金祿認為,中美貿易停滯使中國被迫強化南美採購,而南美豐產又為此提供了實際條件。這種「被動分散化」轉化為一種「主動安全化」策略。然而,這一模式仍存在潛在變數:一是氣候風險。劉指出,今年偏弱的反聖嬰現象可能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影響巴西與阿根廷的種植條件,全球黃豆供應仍可能出現階段性緊缺。二是地緣政治風險,主要在於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三是需求結構風險。中國豆粕消費與畜牧業景氣高度相關,一旦豬價下跌或禽肉消費放緩,豆粕需求將立即受到壓力。
巴西穀物出口商協會(Anec)報告表示,巴西黃豆出口至10月底預估就將達到創新高的1億零220萬噸,超過2024年和2023年全年的出口量。根據Anec的數據,巴西作為全球最大的黃豆生產和出口國,其先前的黃豆出口紀錄是在2023年創下的,當年出口量為1億零130萬噸。
報告指出,除了在2025年收穫超過1億7000萬噸的創紀錄黃豆作物之外,巴西農民還受益於中國強勁的需求,而中國目前正與美國陷入關稅戰。報告表示:「中國持續是巴西黃豆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與推動力。」
Anec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從巴西進口了650萬噸黃豆,佔巴西黃豆出口總量的93%。而主要依賴巴西以確保供應的中國,在2025年截至目前已佔巴西黃豆出口總量的79.9%,相比2021年至2024年間這一比例為74%。根據Anec的說法,2024年的佔比為76%。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