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1-13 10:25:27 黃文章 發佈
路透社11月12日報導,在經歷數月創紀錄的進口之後,中國正努力應對黃豆過剩問題,這一情況限制了美國出口的前景。北京農業數據機構誠瑞有道企管諮詢公司創辦人向華梁表示:「國有企業可能正在等待利潤回升後,才會進行大規模採購;因即使關稅獲得豁免,壓榨利潤仍為負值,而巴西黃豆依然更便宜。」
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9月黃豆進口量年增13%至1,287萬噸,創下史上的單月次高,已連續5個月突破千萬噸,10月份進口量下滑至948萬噸。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6.5%至1.05億噸,創下歷史新高。
10月底APEC川習會之後,美方稱中方同意在今年年底前購買1200萬噸美國黃豆,並在未來三年中每年再購買2500萬噸。然而,中國尚未公開承諾將進行這些採購。儘管中國已暫停對美國進口的報復性關稅,但據交易商與分析師稱,國有採購商中糧集團僅預訂了少量12月與1月裝運的貨船。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買家大幅增加自南美的黃豆採購,同時避開美國貨源,擔心若與華盛頓的貿易戰持續,可能導致供應短缺,結果卻導致市場出現供應過剩。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中國港口黃豆庫存達到創紀錄的1030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360萬噸;而加工企業壓榨廠持有的庫存為750萬噸,為2017年以來最高水準。
交易員表示:「中國在增加黃豆進口方面的空間不大,黃豆庫存龐大,而飼料行業的需求非常緩慢。」市場原本預期,在貿易會談後,中國國有糧食進口商中糧與中儲糧將作為善意姿態迅速恢復大規模採購,但目前這一情況尚未出現。
StoneX Group Inc.農產品經紀人鄭康偉指出:「在業界內部,許多人認為媒體報導的1200萬噸美國黃豆採購承諾,更像是一種外交姿態,而非一項具體的貿易協議。過去幾個月,中國一直在大量購買南美黃豆,以分散供應來源。」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穀物與油籽資深分析師維托爾·皮斯托亞(Vitor Pistoia)表示,無論與美國的貿易協議如何,中國未來幾個月的需求預計都將較低。
美國小麥協會(U.S. Wheat Associates)在最新的2025年作物品質報告中指出,美國今年小麥總產量達到自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成果顯示美國糧食生產在經歷氣候挑戰與市場波動後,依然展現出穩健的復甦力與結構性競爭優勢。
報告指出,雖然部分地區遭遇了局部性的生產挑戰,如氣候異常、乾旱或降雨不足等,但全國整體的品質表現相對穩定,並未出現廣泛的品質問題。這反映出美國在小麥種植結構、育種技術與農業管理上的高成熟度,也顯示農業保險、灌溉技術與區域性氣候適應策略的有效性。
報告提到,截至2025年10月16日,美國小麥出口達到1120萬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2%,顯示國際買家對美國小麥的需求持續上升。這不僅是因為美國小麥價格在全球市場上具備吸引力,也與美國的品種多樣性與品質可追溯性密切相關。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