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Q1新興市場指數續升 升幅創3季以來最高
精實新聞 2012-04-13 11:42:20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匯豐集團(HSBC)表示,今年第一季匯豐新興市場指數(EMI)由去年第四季的52.4升至53.4,反映服務業持續擴張,並創下三季以來最高升幅。製造業也獲得三季以來的首次成長,但增速輕微。
匯豐進一步指出,製造業出現三季以來首次微增,但是中國的增速遜於其他金磚國家。第一季與去年走勢相似,服務業表現繼續勝過製造業,而中國產出疲弱,是拖累製造業整體成長的主因。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製造業產出在過去三季持續下降,其中今年第一季的降速最大,當季產出指數值更是調查歷史的低點。
匯豐表示,第一季四大新興市場中僅中國的製造業生產下降,印度的產出成長創三季新高,巴西則自去年第二季以來回復首度成長,俄羅斯相對遜色,其產出增速放緩,接近去年第三季創下的九季低點。另外,第一季全球市場對新興經濟體產品的需求依然低迷,新出口業務量微降,而四大新興市場中,只有印度的出口新訂單獲得成長。
匯豐集團首席經濟師簡世勳(Stephen King)分析,最新匯豐新興市場指數顯示,面對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僵局,新興經濟體已具免疫力。新興經濟體要在經濟上與已開發國家看齊,則仍尚待時日;這意味著,依靠持續的城市化進程,以及全球融資管道改善而使生產力上升,新興經濟體的成長應該會繼續大幅領先西方國家。此外,新興經濟體還有更多政策手段可供使用,例如降息、降低準備率,甚至在必要時推出刺激財政的措施。
但他也指出,雖然新興市場指數連續兩季上升,但數值仍處於較低水準,當中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出口訂單進一步收縮,加上為了抑制通膨而採取的量化緊縮措施,導致其國內需求備受影響。除印度外,各新興市場的通膨壓力普遍得到緩減,即使面對油價回升,決策者的關注點還是從抗通膨轉向促進成長。
簡世勳認為,新興經濟體仍需在促進成長與抗通膨之間力求平衡,化解成長不足的同時,最好能防通膨於未然,以免物價上升推高通膨。不過,前景仍然令人鼓舞。到了2050年,中國、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將可躋身全球十大經濟體。
分類主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