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1-21 12:52:59 王怡茹 發佈
鴻海(2317)科技日2025今(21)日登場,向全球展現其加速轉型為AI驅動科技平台服務公司的決心。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附圖)表示,鴻海正在從勞力密集型公司轉型為技術密集型公司,不是如何為他人製造的產品,而是如何為整個生態系統帶來核心競爭能力。
今年鴻海科技日以「加速想像 (Accelerating Imagination)」為活動主題,向全球展現其加速轉型為AI驅動科技平台服務公司的決心,開展首日包括NVIDIA、OpenAI、Alphabet 等策略夥伴登台,透過論壇與展品,鴻海展現強大的垂直整合實力。
劉揚偉回顧,鴻海在30年前的1996年投入終端產品製造,迄今已生產超過1千種產品,從智慧手機、伺服器、顯示器、網通設備、電動車到消費性電子等等,目前生產清單仍在持續增加中。每個人都有「這麼多產品」的一致反應,但仍然認為鴻海只是一家系統組裝廠。
不過,劉揚偉指出,鴻海競爭優勢在於垂直整合,建立在技術、製造及製程工藝上,這些能力正是用以建構未來的基石。這些合作夥伴選擇鴻海,是因為深知公司能快速、確實、並以規模化的方式,將想法化為現實。他補充,這也讓公司面對AI與量子前瞻科技領域時,具有良好起跑點。
首先,劉揚偉表示,身為系統整合商的鴻海也有生產關鍵零組件,除了智慧手機系統本身,包括相機模組、印刷電路板(PCB)和天線等六成的元件也是由公司製造,集團每天可交付100萬支手機,且擁有超過1500條表面黏著(SMT)產線。
AI產品方面,劉揚偉指出,鴻海每周可生產1千組伺服器機殼,且持續增加中。每個機殼可能搭載超過72顆GPU。為此,公司需要高密度的多層數PCB,相較過去主機板的4層或6層,GPU用板需要高達60層,已可支援數十億次的運算需求。
針對散熱方案,劉揚偉指出,鴻海則提供液冷與氣冷等完整散熱方案的能力,包括電源櫃(Power Shelf)、匯流排(Busbar)、高速連接器等,並能自製整個機櫃約4~5成零組件。劉揚偉強調,這些都證明鴻海不是一般的系統組裝廠,而是具備完整核心技術的製造者。
至於電動車部分,劉揚偉指出,鴻海不只可以生產電動車,同時針對電池、電控、電機等內部關鍵的三電系統也能提供解決方案。隨電動車製造的進入門檻越來越低,他認為,委外代工市場即將接近突破點,集團已經做足準備,準備迎接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