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陸電動車市場至多容納8家車企,明年成關鍵
MoneyDJ新聞 2025-09-11 09:15:27 新聞中心 發佈 綜合港媒報導,中信里昂中國工業研究聯席主管馮曉表示,中國電動車市場長遠最多容納八家主要車企。根據銷量與毛利率的關係分析,年銷量50萬輛可達收支平衡,100萬輛為毛利率大幅改善區間,200萬輛以上則規模效益趨於飽和。依市場規模推算,年銷量上限約2,000萬輛,比亞迪(1211.HK)、吉利汽車(0175.HK)等車企基本具備生存條件。
馮曉指出,未能躋身前八名的車企仍可以生存下去,只是他們將會被排除在主流品牌之外。馮曉認為,比亞迪、吉利汽車、零跑汽車(9863.HK)已贏得這場賽事的「入場券」。被問及其餘仍能躋身前八位的車廠名單,馮曉認為,小米(1810.HK)、理想(2015.HK)、賽力斯(601127.SH)和小鵬汽車(9868.HK)會在列,這些車廠暫時領先。
而對蔚來(9866.HK)而言,馮曉指出,其換電模式與業務高度綁定,但隨著快速充電基礎設施擴張,換電迫切性下降;且換電模式需持有額外電池庫存,占用資金且資產沉重,對蔚來短期前景持謹慎態度,主因汽車銷量持續低迷,距離收支平衡門檻50萬輛仍有差距,但融資能力強,為其提供一定生存空間。
另外,馮曉認為,明(2026)年將成為新能源車市場關鍵里程碑,對於新勢力而言,「若(車廠)明年再不賺錢,可能永遠也賺不到錢」,因為電動車市場正在放緩,銷售增長空間不大。由於市場增長空間有限,下一個主要催化劑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出現,屆時各家車企產品週期相近,毛利率最終將由規模與銷量決定。
比亞迪日前據傳下調今(2025)年全年銷售目標最多16%至460萬輛。馮曉認為,此舉合理,因比亞迪年初在海外市場定下的目標較激進,但年中發現難以達成。他指出,即使是比亞迪,也無法永遠保持強勁的產品週期,自2018年至2023、2024年,比亞迪憑先行者優勢取得大量市場份額,但隨着產品被市場熟悉,消費者對品牌及外觀的興趣逐漸減弱。
因此,挑戰不僅在價格戰,更涉及市場飽和與產品疲態;比亞迪今年海外市場利潤已占總利潤40%以上,據行業分析,明年預計首次超過50%。因此,與其冒持續降價引發監管不滿甚至懲罰的風險,比亞迪更傾向「躺平」。不過,馮曉仍長遠看好比亞迪,但可能要待明年首季才迎來催化劑,事關明年比亞迪預計可推出全新設計的車型,隨着競爭對手的產品週期減弱和銷量規模重新成為主導,比亞迪仍具備規模優勢。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 ,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