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1-12 09:06:4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總統大選前倒數計時,台幣兌美元應聲升破30元大關,創下去年10月以來相對高點,兩天內大升超過2角,但同期亞洲貨幣相對平穩,且因歐元創下16個月低點,激勵美元指數站上81以上,再創波段高。究竟這波台幣獨強行情會延續多久?哪些產業又得提前因應今年可能出乎意料的匯率波動?
台幣近兩日突然轉強、且漲幅領先其他亞幣,可能性包括市場預期的「選票換鈔票」、特定海外資金卡位選後行情;大陸製造業指數及去年12月優於預期,加上寬鬆貨幣想像,帶動陸股大漲,買盤轉向加碼去年表現落後的兩岸股市;另一個季節性的理由,則在於過年前後因應企業年終獎金及個人紅包的發放,向來是國內資金的需求旺季,實質買盤也同步轉強。
不過,相較於台幣兌美元創下三個多月來高點,美元指數因權重過半的歐元受歐債及歐元區經濟疲弱拖累,反倒走揚至81以上,再創波段新高,而以往會以美元指數觀察新興亞洲資金去流的理論,本波對台灣市場來說,也呈短暫失真,但此波台幣獨強的走勢到會延續多久?哪些產業可能又須提前預防今年出乎意料的台幣波動?
先以台幣今年的強弱勢理由分析;以政治面來說,2008年總統大選因市場對勝負早定,台幣兌美元自當年元月開始飆漲,首季由32.443元一路升至30.405元,升幅超過6%,相較於同期主要對手國韓元同期走貶,台幣也算一枝獨秀。而2012年總統大選直至民調在選前十天封關,主要候選人的仍無顯著差距,不排除特定海外資金在選前倒數100小時內,開始對選舉結果轉趨樂觀,提前卡位,或有更投機性的買盤,乾脆透過期、現貨的套利避險,多空都壓,先賺筆大選財再說。
除了政治面,回歸基本面,美國今年也逢選舉,按照以往經歷,選前美元通常不會太弱,且根據各家研究機構的分析,在刺激出口及通膨降溫下,今年新興亞洲央行都還有降息的可能,台灣央行也不例外,因此多數研究單位預期今年台幣兌美元均價多落在29.8-30.2元,相對去年小幅走貶,且下半年的升值壓力將高於上半年。
以此看來,除非陸股第二季後的吸金效應超乎市場預期,帶動新興亞洲另波攻勢,否則今年台幣兌美元走勢基調應該不是「大升」,而是「中性稍偏弱」,只是這波選前卡位的買盤,可能會因為大選結果短暫干擾台北匯市,但第一季底前有機會恢復常規判斷,走勢趨穩。
不過,因為短期台幣的獨強,歐元的超弱,有些產業的外匯風險仍可能升高,首先當然是壽險業的海外投資避險,因外匯準備金制度要至三月才上路,短期台幣的獨強,可能影響替代避險(特別是一籃子貨幣)部位較高壽險的避險成效;而歐元兌美元貶破1.3,部分銷歐比重占比較大、且應收帳款歐元部位的廠商,如消費電子、醫療器材等,可能要慎防提列歐元貶值損失。
不過,對於喜歡到歐洲旅遊的民眾可就有福了!除了免申根簽證外,歐元兌台幣此波已貶到約38,幾乎是近六年低點,相對於09年底、10年初的48,大貶二成,到歐洲旅遊或買精品,無形中也替自己省了荷包,多少可安慰一下全球歐債風暴下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