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自2025年8月1日起相關租稅改革措施
羅馬尼亞2024年預算赤字達到GDP的9.3%,是歐盟成員國中最高的。根據歐盟的「穩定與成長公約」(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 SGP),會員國預算赤字不得超過GDP的3%,然而羅馬尼亞在2019年就已經逾越紅線超標,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烏俄戰爭能源價格飆漲帶動通貨膨漲等因素影響,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2025年和2026年的預測赤字分別為8.6%和8.4%。
另羅馬尼亞2024年12月第一輪總統大選,因受外國勢力介入,經羅國憲法法庭裁定無效,嗣經重新舉辦兩輪選舉後,2025年5月18日由Nicusor Dan當選,續於6月23日國會通過由Ilie Bolojan領導的內閣任命案,並於7月4日通過一項總額107億羅馬尼亞列伊(約折合21億歐元)的財政開源及樽節方案。
自2025年8月1日起,羅馬尼亞的稅制改革包括以下幾個面向:
(一) 增值稅(VAT)調整:
1.標準稅率:從19%提高至21%。
2.優惠稅率:原有的5%和9%稅率合併為11%,適用於特定商品和服務,如藥品、基本食品、自來水、書籍等。
(二) 其他稅制改革:
1.退休金稅:對超過3000列伊(約600歐元)的退休金收入部分徵收健康保險費(CASS),超出部分需再扣繳10%。
2.股利稅:自2026年1月起,股利稅從10%提高至16%。
3.銀行收入特別捐:從2025年7月起,銀行收入特別捐從2%上調至4%。
4.貨物稅:對燃料和酒精等商品的消費稅提高約10%。
羅國政府推估此次租稅改革預估效益,包括:
(一) 稅收增加:預計每年可增加約95億列伊(約合19億歐元)的稅收,並在2026年增加350億列伊。
(二) 赤字減少:預計2025年的預算赤字將降至GDP的6.8%。
(三) 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改善財政狀況,還能增強政府的財政紀律,避免被國際信評機構調降信用評級的風險。
展望未來,羅馬尼亞此次稅制改革將對經濟產生衝擊與深遠影響,短期內可能會對某些行業造成壓力,但長期觀之將有助於:
(一) 確保歐盟補助款的發放: 羅國經濟轉型及各項基礎建設多數仰賴歐盟各項補助款,現歐盟已啟動「超額赤字程序」(Excessive Deficit Procedure, EDP),此次羅國展現維持財政紀律決心,將有助於如期取得歐盟補助款。
(二) 提升財政穩定性:隨著稅收的增加,政府將能更有效地管理公共資源,並投資於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
(三) 改善商業環境:稅制的透明化和簡化將促進企業的投資意願,進一步帶動經濟增長。
(四) 吸引外資:穩定的財政政策和透明的稅制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促進經濟發展。
(五) 維持或調高國際信評機構信用評級,以利於融資,並降低借貸成本。(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