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20 09:22:29 黃文章 發佈
《MINING.COM》報導,長期作為兩大主要競爭對手的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與托克集團(Trafigura Group)今年都正朝著其金屬交易業務史上最佳業績邁進。第三大金屬交易商IXM的執行長肯尼·艾夫斯(Kenny Ives)則表示,公司已超越去年的利潤,並將連續第三年創下歷史新高。
在能源、糧食等傳統大宗商品利潤空間收窄的背景下,金屬交易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榮景。首先,這一波金屬貿易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源於供應鏈的劇烈擾動與政策變化所引發的套利機會。美國總統川普雖然威脅對精煉銅加徵關稅,但最終未正式實施,這一政策「模糊性」導致美國銅價相對全球市場出現極高溢價,為貿易商創造近乎無風險的套利空間。
其次,金屬市場的結構性供需失衡也為交易商提供了巨大利潤。隨著全球冶煉能力的擴張與新礦開發有限,銅、鉛、鋅等礦石價格持續上漲,使長期簽訂供應合同的交易商受益。在能源轉型與電動化時代,基礎金屬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各國政府將關鍵金屬視為能源安全與產業自主的核心資源,導致金屬市場逐漸演變為地緣政治與產業政策交織的戰略戰場。
貴金屬價格的飆升亦為交易商創造新的盈利來源。由於銅礦、鉛礦等常常伴生金銀,當金銀價格上漲時,這些副產品成為額外收益,促使部分公司甚至建立專門的貴金屬交易部門。這反映出市場的多層次結構:在同一產業鏈中,不同品項之間的價格關聯可被靈活利用,實現跨市場套利與對沖。這種靈活性是大型貿易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不同貿易商之間也存在策略差異。摩科瑞能源集團(Mercuria)積極擴張金屬業務,短短一年內組建了約150人的交易團隊,今年已實現約3億美元利潤。而維多集團(Vitol Group)與貢沃爾集團(Gunvor Group)則相對謹慎,其金屬交易收益有限。摩科瑞的成功,體現了其對能源轉型趨勢的前瞻性把握——隨著電動車、再生能源、儲能設備需求爆發,銅、鎳、鋰等金屬的交易潛力巨大。
隨著利潤暴增,市場上出現大量新進者,甚至中小交易行都在擴張金屬業務,導致人才市場火爆,這可能推高成本,削弱長期盈利能力。其次,市場高度依賴政策與地緣政治波動,正如川普關稅事件所示,一旦政策方向反轉,套利空間可能瞬間消失,甚至引發巨額損失。
2025年金屬交易市場的繁榮,不僅是供應短缺與政策擾動的結果,更標誌著全球經濟權力結構的轉型。金屬作為能源轉型與科技革命的基礎原料,已躍升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核心。大型貿易商透過信息優勢、物流網絡與金融創新,成為新時代的「資源銀行」。2025年的金屬交易盛景,或許只是新全球資源秩序的開端。
路透社引述消息來源報導,全球最大銅生產商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已向其歐洲客戶提出,明年銅金屬的銷售溢價為每公噸325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較今年上漲39%。由智利國銅為實物銅交付所設定的溢價,是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合約價格之上額外支付的金額,且通常被用作全球銅合約的基準。智利國銅拒絕發表評論。
報導指出,這一創紀錄的高溢價源於市場對明年銅供應短缺的擔憂。全球最大上市銅礦商自由港麥克莫蘭(Freeport-McMoRan)上月因旗下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礦場發生山泥傾瀉,而宣布不可抗力條款。此外,今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卡莫阿-卡庫拉(Kamoa-Kakula)銅礦與智利國銅旗下的艾爾特涅恩特(El Teniente)銅礦也出現了生產中斷。
報導也指出,根據市場消息人士透露,歐洲最大銅冶煉企業奧魯比斯公司(Aurubis)明年也將對歐洲客戶收取每公噸315美元的精煉銅溢價,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