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09 06:15:31 黃文章 發佈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9月8日多數上漲,因降息預期以及股市上漲的帶動。期銅上漲0.4%至每噸9,906美元,期鋁上漲0.3%至每噸2,609美元,期鉛上漲0.1%至每噸1,990美元,期鋅上漲0.6%至每噸2,873美元,期錫下跌0.02%至每噸34,235美元,期鎳下跌0.7%至每噸15,180美元。
日本銅冶煉廠JX金屬(JX Advanced Metals)總裁林義一(Yoichi Hayashi)表示,由於冶煉費用下降侵蝕利潤,公司在2025財年的銅產量可能會比先前計劃減少數萬公噸,並將在明年3月前公布一份減少冶煉產能的路線圖。
日本銅冶煉廠正努力應對加工費與精煉費(TC/RCs)的暴跌,以及因精礦供應短缺與中國冶煉產能不斷擴張而導致的冶煉利潤縮水。今年6月,一些中國冶煉廠同意為智利礦商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免費加工銅。
林義一表示:「在短期內,我們計劃將年度電解銅產量較先前的預估大幅削減數萬公噸,因為在當前情況下我們無法購買銅精礦。」林義一表示,從長期來看,公司打算縮減產能,以降低在精礦採購與冶煉方面的風險,但他並未給出具體規模。該公司年產能為45萬噸。
芝商所集團(CME Group)報告表示,今年銅價波動劇烈,在3月26日曾達到每磅5.24美元的高點,但隨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價格下跌至每磅4.05美元。隨後,銅價迅速回升,在7月8日創下每磅5.69美元的新紀錄,原因是美國宣布計劃對進口銅徵收50%關稅,但當最終關稅只適用於半成品銅,而不包括礦石及精煉銅時,銅價再次下跌,9月5日紐約期銅收於每磅4.55美元。
報告表示,短期而言,需求強度的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對銅價形成阻力。長期來看,隨著產量下降而需求持續增長——涵蓋從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到人工智慧(AI)的各種用途——銅金屬可能面臨供需顯著失衡。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2024年全球精煉銅需求接近2,700萬噸,較2023年增長3.2%。中國仍是全球最大銅消費國,2024年精煉銅消費佔比接近60%,遠超居次的美國(6%)。2025年上半年,中國銅需求增長多呈雙位數,銅精礦進口在4月創下歷史新高,5月有所回落。
銅需求源自其多用途特性。銅的高導電性、耐用性和成本相對低廉,使其廣泛應用於電網基礎設施。銅也是電動車、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的關鍵組件。其他銅需求驅動因素包括數據中心和5G網絡,這些行業耗電量大。
銅也是AI應用硬件的重要材料。AI伺服器的電力需求高於傳統數據中心,對銅的使用相應增加。IEA預計,到2030年AI中心可能佔全球銅需求的1%至2%,但隨著AI發展速度不同,實際消耗可能更高。
中國銅需求預計在未來十年繼續增長,隨後隨經濟成熟而放緩,建設減少,製造業擴張速度放慢。印度目前佔全球需求的3%,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超過美國,到2050年約佔全球消費的10%。越南的消費份額預計從2024年的1%增至2050年的6%,兩國需求受持續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化推動。這些市場的低生產成本也可能使其在半成品銅製造中佔比提升。
銅供應預計無法跟上需求增長。2024年全球銅礦產量達2,280萬噸。智利仍是最大供應國,佔全球產量約四分之一,其次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第三為秘魯。IEA預計,全球銅礦供應將在本世紀末達到峰值約2,400萬噸,隨後因礦石品位下降、儲量枯竭及礦山退役而下降。IEA預測,隨著需求增加而產量下降,供需缺口將在本世紀末顯現,2035年供應短缺可能達30%。屆時銅需求將達2,830萬噸,而供應僅約2,180萬噸。
中國在全球銅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中國在2024年加工了全球45%的銅,得益於自2020年以來煉銅產能增加83%。日本與韓國也有銅冶煉產業,但合計僅佔全球冶煉能力約8%。預計中國份額將持續增長,到2040年約佔精煉銅產量50%。印尼、歐洲和印度在未來十年也將增加煉銅能力,但中國的規模經濟與運營專業知識使其他市場難以競爭。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