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1-06 10:41:24 賴宏昌 發佈
英國金融時報週三(11月5日)報導,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見圖)受訪時表示,較低的能源成本和較寬鬆的監管將協助中國在人工智慧(AI)競賽中擊敗美國。黃仁勳指出,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應該拋棄憤世嫉俗心態、轉而擁抱樂觀主義。
黃仁勳提到,美國各州可能針對AI制定出50套新法規。另一方面,華為、寒武紀等中國企業推出的晶片能源效率雖不如輝達,但中國政府已推出形同免費的電力補貼。
彭博社報導,白宮AI政策主管David Sacks 10月告訴彭博電視台,黃仁勳是協助美國贏得AI競賽的戰略資產。
Reuters報導,Sacks 6月表示,中國在AI方面並非落後美國數年、或許僅落後3-6個月。白宮隨後表示,Sacks指的是中國AI模型。
CNBC報導,戴爾科技公司(Dell Technologies Inc)執行長麥可戴爾(Michael Dell)10月指出,包括OpenAI在內的客戶都提到電力限制,許多客戶會以電力供給不及為由、要求推遲交貨時間。
印度經濟時報7月報導,網路泡沫破滅期間接任谷歌(Google)執行長的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AI的天然極限是電力、而非晶片。
《Tom!@!s Hardware》週三報導,微軟(Microsoft Corp.)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與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一起接受《Bg2 Pod》YouTube頻道主持人Brad Gerstner專訪時表示,目前最大的難題並非算力過剩、而是缺乏已備妥的電力。
南華早報報導,黃仁勳7月表示,AI就像過去的電力和網際網路、現已成為基礎設施,AI正在徹底改變供應鏈。
Business Insider 5月報導,黃仁勳接受《Stratechery》電子報作者Ben Thompson採訪時表示,中國AI研究人員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一群,因此Anthropic、OpenAI或DeepMind等美國企業聘用他們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