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8-26 13:01:23 陳怡潔 發佈
國際信用評等公司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今(26)日表示,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和週期性經濟逆風影響,惠譽已將台灣銀行業的產業展望由「中性」調整為「惡化」,並預期今(2025)、2026年台灣銀行業獲利承受的壓力提高,而2026年台灣銀行業獲利面臨的壓力主要有二,一是關稅為產業帶來壓力、進而使銀行業減損放款比率提高,二是台美利差估將縮減,並壓縮銀行SWAP業務獲利空間,不過,惠譽也認為台灣銀行業將在壓力下展現韌性。
惠譽今日舉行「惠譽看台灣2025」論壇記者會,惠譽信評銀行評等副總經理陳怡如表示,惠譽信評已於2025年6月將台灣銀行業的產業展望由「中性」調整為「惡化」,主要反映週期性經濟逆風和美國提高關稅所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下,銀行業的獲利能力與資產品質將面臨壓力,尤其是在2025年末及2026年。然而,考量人均GDP持續上升及失業率穩定,惠譽預期台灣銀行業的營運環境評分將維持種定。此外、受評銀行損失吸收緩衝能力提升及流動性充足,應能協助其承受市場波動,並維特以自身信用狀況為主導的評等。
陳怡如進一步指出,在亞太地區,台灣、南韓、泰國、中國、香港等地的銀行業展望都出現惡化情況,其中,中國和香港的展望是在關稅議題發生前就已經惡化,原因是中國經濟長期疲弱;但台灣、南韓、泰國的展望下修是受到關稅影響,主因是關稅帶來貿易不確定性。
她並指出,台灣銀行業2026年獲利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兩個面向,一是關稅為台灣產業帶來的壓力,料使銀行的減損放款比率提高;二是惠譽預期美國2026年將降息75基點,但預估台灣2025、2026年都不會降息,因此,台美利差縮小將使銀行業SWAP的獲利空間縮減。至於降息對銀行整體淨利差(NIM)的壓力則屬溫和,主要因為在美元降息環境下,債券投資部位的負利差將逐漸改善,且銀行已提前調整資產負債配置以因應降息。
惠譽進一步指出,台灣銀行業在2025至2026年,減損放款比率可能超過惠譽先前預測的低於1%(2024年底為0.8%)的水準,而新增的減損放款主要來自受關稅影響的產業。惠譽估計這些產業在銀行業總放款的比重應低於10%,其中包括出口產業及中小企業,然而,由於大多數銀行仍具備充足的緩衝空間,此一增幅不太可能導致惠譽下調銀行的資產品質評分。而自2018年以來增強的損失吸收緩沖,包括備抵呆帳及資本充足率,也將有助於為潛在的資產品質惡化提供支撐。
而在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方面,陳怡如表示,雖然目前台灣房市景氣弱化,台灣銀行業的不動產放款品質應能保持韌性;儘管房價走弱,減損放款可能略有上升。但銀行穩健的風險概況、穩定的營運環境、以及央行自2022年底施行的審慎監管措施,均有助於控管不動產放款品質風險。惠譽預期主管機關將持續實施相關措施,以抑制不動產放款成長,特別是針對投機性需求,並有效管理集中風險。
惠譽並預估,2025至2026年台灣銀行業放款成長可能放緩至約中個位數(2024年為9.5%),反映台幣升值、企業放款需求在市場不確定性升高下趨於保守,以及不動產相關放款因房市管制及持續修正而成長有限。